1,日本貨幣的起源
日本貨幣的起源是中國古代的圓形方孔貨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了中國北方。用的是圓方孔的“半兩錢”(公元前221年青銅)。
這也形成了中國貨幣的形態。到漢朝統壹中國時,這種形狀的貨幣還在繼續使用。
漢武帝(公元前2世紀)制造的青銅成為中國之後鑄造貨幣的標準。“五銖錢”的形式在以後的東亞各地區廣泛流傳。
2、日本貨幣的發展
日本發行的貨幣
在中國唐代,日本政府(朝廷)積極采用唐朝的文化制度。貨幣也是由唐代的“開元鮑彤”(621)銅制成。同時發行的還有“和諧號通開_”(708年日本奈良銀鑄)。
那時候日本人對錢還不是很熟悉。朝廷開始強制使用貨幣,這種將貨幣儲蓄與官職掛鉤的方法也對日本的貨幣流通起到了促進作用。
3、王朝貨幣
帝國貨幣最初是由朝廷發行的。
708年,元、明二帝鑄造了銀、銅兩種“和開”,再鑄十二禦幣,但並未在京畿之外廣為流通。由於銅供應短缺,貨幣制造在10世紀中期被廢除。
這種皇家貨幣上的字體又潦草又粗糙。貨幣和信貸的價值也開始迅速下降。人們不再繼續使用它了。
4、輸入貨幣的流通
政府發行的貨幣主要從中國進口,也是日本流通的主要外幣。
帝國貨幣停止發行後,平安時期(約12世紀)後,由於國內經濟活躍,對日本貨幣的需求開始增加。與中國、朝鮮等國的貿易,流入多種貨幣(主要是宋錢),稱為“渡口錢”,壹直沿用至今,這種狀態直到江戶時代初期才結束。
其中,明朝永樂年間發行的“永樂鮑彤”極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