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鴉片戰爭後,中國已經成為帝國主義的附庸,但由於仍然保留著中國政府的統治,具有壹定的半獨立性,所以與帝國主義直接統治的殖民地不同,是半殖民地。從此,在中國,封建主義不再壟斷統治地位,而逐漸形成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位壹體,同治。
在舊中國,正是這三座大山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人民與三座大山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革命就是要推翻這三座大山。當時,毛澤東形象地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比作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這是中國* * *老壹輩生產者經過長期革命實踐得出的結論。
擴展數據
舊中國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壹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民族壓迫是最大的壓迫。帝國主義通過發動野蠻的侵略戰爭,迫使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控制和操縱中國,最終從中國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因此,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第壹個也是最兇惡的敵人。
封建主義是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最反動的力量之壹,主要是因為封建剝削制度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統治的主要支柱,是中國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地主階級控制著中國廣大的基層政權,充當著各級政府的官員。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新軍閥都是靠地主階級統治全國的。
官僚資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憑借地主、買辦、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權力發展起來的國家壟斷資本。它產生於60年代65438年至2009年,主要反映清政府洋務派所辦企業。
甲午戰爭後,官僚資本在軍事工業和民用工礦企業中發展起來,在新興的銀行業中占有很大的勢力。辛亥革命後,官僚資本轉移到北洋軍閥手中。
官僚資本隨著國民黨反動政權的垮臺而消失了。在解放軍的勝利進軍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 * *產黨對官僚資本采取了“沒收”和“改造”的政策,使之成為國有經濟。官僚資本的沒收和改造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空前發展壯大。
百度百科-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