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瓷器歷史
陶器從1800多年前的漢代開始燒制,瓷器從1600多年前的東晉開始燒制。景德鎮被稱為“瓷都”。詩人陳之穗的詩《景德鎮》說:“莫笑手厚挖山。歷朝歷代都有人到了海外,崎嶇的山都是平坦的。”景德鎮瓷器造型美觀,品種多樣,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響如磬”的獨特風格享譽海內外。青花、玲瓏、粉彩、琉璃合稱為景德鎮傳統四大名瓷。薄胎瓷被稱為神奇的瑰寶,瓷雕是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產品。據相關史料記載,古代東南亞、阿拉伯、非洲、歐洲的人們都非常喜歡中國瓷器,尤其是景德鎮瓷器。從1405(明永樂三年)開始,鄭和七下西洋,攜帶了大量瓷器,尤其是景德鎮瓷器,促進了中國陶瓷銷往海外,擴大了中國陶瓷的聲譽,極大地促進了景德鎮陶瓷的國際貿易。這些情況在鄭和隨行翻譯費信的《明史》和《興錯勝覽》中都有記載。鄭和下西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陶瓷生產的發展,尤其是景德鎮的青花瓷。由於鄭和七下西洋,景德鎮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名揚海外,從東非傳到歐洲,使中國瓷器尤其是景德鎮青花瓷名揚四海,海外需求大增。當時不僅海外商船紛紛前往泉州,還派人到景德鎮、杭州等地販運瓷器綢緞,而且到了明朝,國內很多大商人,如李進、潘秀、郭振等,裝載大量瓷器等物在海上出售,以滿足海外需求。當時巨商鄭之龍兄弟擁有100艘商船和1000多名水手。他們經常去景德鎮采購青花瓷和茶葉,去浙江采購綢緞,然後派船去東南亞、阿拉伯和東非銷售,很受歡迎。後來,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學家三上次男帶領學者考察了大量出口到東南亞和非洲亞非國家的中國古代陶瓷殘片,撰寫了《陶瓷之路》壹書,將海上絲綢之路稱為陶瓷之路和古景德鎮陶瓷國際貿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