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傑認為,“秦淮文化”根植於博大精深的祖國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壹個方面就是孔孟之道,充滿了書生氣。“秦淮名妓”現象,正是這種書生氣的寄生蟲。從隋開帝十八年(598年)到清朝光緒年間(1905年),舊中國的科舉制度持續了1300多年。江南宮媛位於秦淮河上,是歷史上最大的科舉考場。全盛時期有20644考生號樓。僅清代就有58人通過江南鄉試,中得狀元,占清代狀元總人數的壹半以上。《秦淮世家》這部劇也是基於“秦淮文化”的“書”氛圍。不是津津樂道地寫“秦淮名妓”,而是著重描寫秦淮河沿岸知識分子的喜怒哀樂,描繪秦淮河優雅的人文風光。秦淮詩詞,秦淮文物,秦淮軼事,秦淮風味,秦淮建築,秦淮風情...都在戲裏,味道十足。這是它成功的根源。
作家葉先生在他的《老南京老影子秦淮》的開頭寫下了這樣壹句話:“秦淮河是壹條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河流。人們壹提到它,就會不由自主地扯出歷史。”想想看,這裏的“含金量”絕不是來自妓院。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過三個相對的全盛時期,先是先秦,然後是六朝,再到唐宋。
南京是六朝古都,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六朝文化的繁榮是圍繞著古代金陵完成的。秦淮河是南京古代文明的搖籃,孕育了金陵古城的誕生和發展。秦淮河的傳說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範蠡曾在秦淮河上建“越城”;東晉名將王導、謝安曾在秦淮五壹巷居住。前者提出了“戰勝中國”的豪言壯語,後者留下了壹戰以少勝多的輝煌戰功。在王道的後代中,還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還有顧愷之畫的瓦罐寺;張僧友畫龍點睛;李白七次去金陵城;杜牧三遊秦淮河;文天祥怒斥明德堂;朱元璋對聯秦淮河;吳承恩寄跡秦淮行;金聖嘆斬三山街;武寫了《儒林外史》中的謝關;秋瑾智明孔廟;孫中山演講,聚星堂...
夫子廟樂思亭石柱上鐫刻著壹幅對聯:“區內秦淮河洗去了歷代的汙泥濁水,夫子廟千年輝煌,煥然壹新。”秦淮古今能說的很多,何必動不動就“八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