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湘中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17世紀,這裏就是中國著名的“米市”和“藥都”。湘潭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和生豬生產基地,因盛產湘蓮而被稱為“中國湘蓮之鄉”。湘潭是新中國重要的機電工業基地,現已形成以冶金、機電、紡織、化工、建材為主體、極具競爭力的支柱產業。湘潭是聞名中外的湖湘文化的發源地。這裏風景優美,人傑地靈,旅遊資源豐富。它是偉人主席、著名軍事家彭元帥和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大師的故鄉。
新世紀開放的湘潭,因長株潭城市群經濟壹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而備受國內外投資者關註。長株潭城市群被列為“十五”期間第七個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地區。
湘潭縣商周為荊楚之地,戰國為楚地。秦置湘郡,今屬臨湘郡,今屬臨湘郡,李屬長沙郡。西漢時臨湘郡劃歸湘南郡,今臨湘郡屬湘河口(連口)以北。湘南縣以南,縣屬石灘鎮古城村管轄。在古城村,解放初期,有壹堵長約1000米、高2米、底寬5米的夯土墻。它的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00米,東南長200米。現在還有壹處保護城溝(河)的遺址,當地人稱之為“古城房”。1976年,這裏出土了6件漢代銅壺、銅鼎、刀劍、古錢幣、墻磚、陶片。南朝齊建元二年(480),湘南郡廢,其他分為湘西、湘鄉、新康(今寧鄉)、衡山郡。今屬湘西、湘鄉、新康三縣,劃歸衡陽縣。
田亮入獄期間(502-519),陰山縣劃歸湘潭縣。縣名由此而來,但郡在密水河流域,大部分在今衡東縣境內。本縣屬衡山縣,劃歸長沙縣。唐天寶八年(749年),將田亮督政時期設立的湘潭縣大部分劃入衡山縣,將南鳳凰嶺、東君山、北金田、西馬家堰、茶恩寺等地剩余部分與衡山縣北部合並,組成湘潭縣。縣治設濼口(今易俗河鎮)。至此,湘潭縣同名同地。縣城基本穩定後,橫跨湘江、洛水(今涓水)、漣水流域。直到民國時期,也沒有大的變化。全縣面積4586平方公裏,西起株州的關白源頭坳,西至韶山的湘潭坳,南至龍潭的雙石門,北至南谷的達木寺。
新中國成立後,湘潭縣隸屬長沙區(1952改稱湘潭區)。1950 1設立湘潭縣城關區,管轄湘潭市。1950四月退市,現在還是湘潭縣城關區。1950年7月,湘潭市再次成立,隸屬湘潭地區。1951株洲市5月脫離縣城。1950年65438+10月,五星(三門)、衛星(金田)、邢星(八鬥)、朱婷四個人民公社脫離本縣,紅旗(易俗河)人民公社原馬家河、三浦、渺泉鄉和雷打石鎮進入株洲縣。1968 65438+2月,韶山區5個公社以湘鄉縣大坪公社、白田公社竹贊山為縣級區,劃歸湘潭市管轄。全縣幾個* * *沈澱面積2053.77平方公裏,縣城面積縮減為2512.23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