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個班
具體指“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在三綱中,“君為臣導”是第壹位的,其行為準則是“忠”,即對君坦誠。君以禮待臣,臣以忠待臣,各司其職,天下就太平安定了。
“父為子”是基礎,它所要求的社會規範是孝順,也就是說孩子絕對服從父母。父母有過錯,不能得罪父母。在父母面前,孩子唯壹清楚的就是孝順,社會規範中的是非善惡標準可以忽略。"
“夫為妻”是夫妻形成的家庭式人倫關系的基礎,相應的行為準則是“貞操”。比如朱的“忍饑挨餓是小事,忍辱負重是大事”就是這種行為準則的體現。
2、五個常任理事國
具體指仁、義、禮、智、信,即封建倫理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仁”就是愛和人性;“義”就是承擔合理的責任;“禮”是道德約束,對實現“義”起預防作用;“智”是指知識,尤其是在現代知識經濟時代。“信”的意思是信任和誠實。
第二,三從四德
1,三個從機
具體來說,女人不從父嫁,從夫嫁,從夫死;“服從”不是指“服從和跟隨”,而是“協助和輔助”。就是未婚時要聽父母(父親)的指示,結婚後要幫老公持家修行。他不在了,妳要把孩子帶大,教育好,引導尊重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2.四德
“四德”是指女德、女言、女貌、女功。周代宗法婚姻家庭確立,男女界限明確後,出現了要求女性服從父親、丈夫、子女的“三從”道德規範,即家庭的女性角色從屬於男性。
“三從四德”對女性的要求和規範產生於特定的時代,出於某種需要,也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四德”是女性踐行“三從”道德目標所必須具備的禮儀、舉止和操作技能。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傳統女性美德,通過“三從”道德的教導和“四德”的提倡和培養,逐漸得到規訓
擴展數據:
“三綱”“五常”這幾個字出自西漢董仲舒的《春秋故事》壹書。但作為壹種道德原則和標準,它起源於先秦時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君、君、臣、父子、仁、禮、智等倫理觀念。孟子進壹步提出了“父子相親,君臣相義,夫妻有別,萬古有序,朋友守信”的“五倫”。
董仲舒根據其“陽不如陰”的學說,進壹步發展了五倫的概念,提出了三綱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君主、父子、夫妻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這三種關系具有天然的、永恒的主從關系:君主是主人,大臣是從者;父親是主人,兒子是奴隸;丈夫是主人,妻子是奴隸。
三綱五常都取自陰陽之道。具體來說,君、父、夫體現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支配和尊貴的地位,而陰永遠處於從屬和卑微的地位。董仲舒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可謂宇宙的根本法則。
董仲舒還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是處理君臣關系、父子關系、夫妻關系、上下級關系的基本準則,統治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壹個重要特征,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五常。
堅持“五常”原則可以維持社會穩定和人際和諧。宋代從朱開始,三綱五常合而為壹。
百度百科-三從四德
百度百科-三綱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