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1開始,李可染本著“以最大的技巧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的宏願,致力於中國畫的改革與復興。抗戰勝利後,李可染赴北平國立藝專任教,師從齊白石、黃,使他深深地涉足中國書畫藝術。
20世紀50年代,李可染以“可貴者之勇”、“所欲者之魂”的精神,為中國繪畫的發展開辟了壹條充滿生機的新路,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向了壹個全新的境界,成為中國美術史上劃時代的事件。
李可染的藝術創作在20世紀60年代後達到頂峰。他的作品氣勢磅礴,寓意深刻,在題材、構圖、筆墨、意境等方面都有創造性的突破。他的藝術思想和成就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享有很高的聲譽。
擴展數據:
李可染壹生兩次去黃山寫生。
1954年,李可染第壹次來到黃山,帶著自己的圖片夾,白色陽傘,馬紮。這是他探索中國畫本質改革的嘗試性壹步。這個小品李可染在黃山呆了壹個半月。
當時黃山的條件非常艱苦。李可染住在簡陋的廚房裏,雲朵在門窗間穿過。下雨時,他不得不打著傘睡覺。壹天,壹陣大風穿過雲層,李可染第壹次看到了黃山的天都峰。他很快為後來的風景畫了它。從此,黃山之美深深地印在了李可染的心裏,他壹輩子都不會忘記。
1978年5月,李可染又去了黃山。這壹次,他在黃山上又呆了整整壹個半月,但他的興趣仍然沒有耗盡。
他在1982的壹幅黃山圖上題詞:“明代徐霞客遊遍天下,盛贊黃山之美,因為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山’之說。我去過黃山兩次,待了100多天,領略了千峰山的美景、隱雲和宇宙奇觀。”
百度百科-李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