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體育學校指的是在業余、課余時間,對青少年、兒童進行體育運動訓練的學校。
中國業余體育學校的教學訓練工作,是按照“從小培養,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積極提高”的要求進行的。少年兒童進入業余體育學校訓練的年齡應根據各項目的特點區別對待。對柔韌、協調、靈巧、速度性要求較高的項目。
管理體制不同。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與業余體校由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統壹管理;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命名由體委牽頭,教委與體委***同命名;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與業余體校的有關經費由體委提供。到省、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與業余體校組織管理體制比較混亂,大多數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歸屬體委的群眾體育或學校體育職能部門管理,少數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歸屬體委的訓練競賽職能部門管理;業余體校幾乎全部歸屬體委訓練競賽職能部門管理。
輸送方式的不同。業余體校運動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運動競賽中獲得可觀的名次。只有少數優秀運動員在競賽中取得較優異成績,送到各省級專業隊或國家青年隊繼續訓練。而大多數的運動員都會因為身體的傷病或其它原因選擇體育以外的領域謀生,或者選擇繼續讀書,參加高考等。因此業余體校出現生源嚴重不足,招生困難,有些體校則出現招生不到,教練無事可做的現象。
提高體育後備人才。實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養體制,調動社會來發展競技體育,拓寬優秀運動員輸送渠道,協調各項目的均衡發展。提高後備人才的輸送率,需要學校領.導的重視,更關鍵的是體育教師科學有效的訓練,為輸送優秀的苗子就需要教練員做個有心人,這就需要教師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及時發現好苗子,為輸送上壹級試訓點或上體校打好良好的基礎。
對於人才多元化發展要加以重視。體育後備人才來源和培養的不利因素就是學術矛盾。能夠成為優秀運動員的為少數,就算成為了優秀的人才,對於退役再就業也有很大的困擾。所以,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的特點就是在考慮運動員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