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版印刷雖然大大提高了傳統絲印的生產效率,但由於色牢度的技術限制和成品質量問題,漢代以後逐漸被“三谷”(絞谷、蠟谷、紮谷)所取代。
染色纈草在南北朝時期被廣泛用於服裝。《隋書食貨誌》記載,楊迪下令為宮人和他的妻子制作五色百褶裙。隋開帝六年(公元586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壹件賈瓦勒,天藍色的絲綢地面上開滿了小白花,宛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說明染纈草的技藝在隋代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唐代流行壹種“衣裝青翠欲滴,平頭小花鞋”的服飾。王澍《湯玉林》卷四《獻愛條》記載其“遍天下,由最賤者奉之”。染色纈草不僅是女性的服飾,也是家具的裝飾品。日本奈良的正倉醫院裏有很多種唐代的染纈草屏風。到了唐代,還有壹種經染織物,先經過加撚處理,再織成圖案。由於紮染後每根經紗的張力不同,織造時經紗花紋輪廓不均勻,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染色經織物在現代已經發展成為印花經織物。其工藝是將經紗放在織機上進行壹次“假織”,即松織,然後印花,去掉假緯,再進行正式織造。這種織物圖案有壹種特殊的魅力,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壹種特殊的高檔織物。
五代時,染纈草繼唐朝繁榮之後繼續發展。當時民間流行的染纈名種有鹿胎纈、錦纈、繭纈、舒纈、捏纈、漿纈、檀纈、折纈、三套纈等。這些名字有的是根據顏色起的,如鹿胎纈草,是黃褐色花紋,帶白色斑點;織錦以織錦中常見的幾何圖案為基礎;繭纈是指繭形的散點適合花紋。還有壹些是以出生地命名的,比如舒威。有的以印染工藝命名,比如捏纈就是壹種絞纈防染印花;漿纈是用漿粉混合的印花糊料印花工藝。由於染纈草的盛行,大量人力用於制作精美的染纈草服裝和生活用品,這是宋代社會所不能承受的。為了遏制奢侈,提倡簡樸,政府下令禁止生產和使用染色纈草。宋仁宗規定“士不可穿帶白花藍黃紫花紋的黑褐色衣服。”宋徽宗還“在政和二年禁止民間建築,使開封政府嚴格申請其禁令,遊客不得實施盜版。”在蒙古統治時期,由於審美情趣的差異,傳統染色壹直無法在主流社會中占據壹席之地。
明清時期,雕版印刷技術的提高,促進了木版、紙版和絲網印染彩印技術的發展。以色彩絢麗著稱的明清各種絲熟織物,不僅顯示了其精湛的織造和刺繡技藝,也體現了其高超的練色和染色技藝。俗話說“雖巧,亦好水氣。”這壹時期廣為人知的“冠夏關”大多是手繪的,而絲綢的手繪技藝不僅最古老,而且魅力至今仍經久不衰,最大的原因就是其層出不窮的五顏六色(圖3)。各種絲綢印花的染色譜多達88種顏色,每種顏色又細分為不同的層次,色譜齊全,顏色繁多,說明我國傳統絲綢印染對原料和染色技術的掌握在這壹時期達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