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桂南采茶戲簡介

桂南采茶戲簡介

桂南采茶戲於明末(公元1628年左右)由贛南傳入博白,從唱竹馬發展到歌舞采茶。根據襯字的特點,又叫“嘟嘟牙”。廣泛流傳於廣西南部玉林市博白縣所轄的33個鎮及其周邊地區,以及鄰近的欽州市部分地區。傳入博白後,在清代形成其獨特風格,民國時期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戲曲史上的壹個獨特劇種。其唱腔內容主要是“十二月采茶”,唱腔順序為:①開茶(也叫祝賀茶或拜訪茶);(2)開荒、訂茶;3探茶;4采茶;5炒茶;6賣茶葉。桂南采茶屬於“三小戲”,即蕭聲、肖丹和醜角,又稱“三角班”。配以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器和嗩吶、笛子、二胡等器樂。陶有彩帶,錢鞭,花扇,手帕。表演節目以歌舞為主,誦經多為押韻。采茶曲牌,壹種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調;二是插茶,以《南昌小曲》《四季蓮》為藍本,吸收了全國各地的民歌。演唱語言以客家話為主,古語為輔,活潑熱情,地方特色濃厚。“采茶說往事”是在插茶的基礎上進壹步發展。以壹些有情節的民間故事為橋梁,通過采茶歌,多為喜劇、鬧劇。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桂南采茶戲已經基本完成了從地方戲到舞臺劇的過渡。由縣農村文藝輔導組(現縣采茶劇團)上演的采茶劇《農具改革的第壹天》就是這種轉變的標誌。從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縣采茶戲團先後上演了《梁祝》、《兩親家》、《重返茶山》等重大劇目,宣告了采茶戲的成熟。全縣130多個采茶劇團,演員2000多人,壹年演出2000多場,足跡遍布全國。2003年9月,采茶戲《清水塘邊》在廣州舉行的第10屆全國“曹禺杯”大賽中獲二等獎。同年,博白被自治區文化廳授予“廣西采茶藝術之鄉”榮譽稱號。由此可見,桂南采茶戲的社會價值已逐漸被人們和專家所認可,成為壹種獨特而有特色的地方劇種,為中國戲劇史增添了新的壹頁。然而人才流失和後繼乏人嚴重阻礙了桂南采茶戲的傳承和發展。
  • 上一篇:李小龍參加過哪些武術比賽?妳得過什麽獎?
  • 下一篇:檀香山家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