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置祭壇
祠堂內設壇,供豬牛羊、五色糯米,並請師班、道班辦事,祭祀先祖“雅浦”。各村送來的條幅掛在祭壇周圍。
2.帶著祖先“雅浦”遊行
用五顏六色的轎子接“雅浦”,奏八音,由老師扮演“羅洞”(即戴面具的鳥神、蛇神)跳舞開道,巡村驅邪祈福。
3.河燈
晚上在遼河放河燈,從小路尾到羅博尾放。
4.演壹出大戲
願意出錢請戲班唱歌的主家,壹般是連續三個晚上。比如願意長期唱下去的主人家,可以連續唱十個晚上,唱的時候擡著祖先“雅浦”的五顏六色的轎子去“唱”。
5.為這首歌選擇壹個搭檔
唱歌擇偶習俗是壯族三月三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壯族婚姻文化的歷史縮影。對唱擇偶習俗可分為四個階段:見面時對唱“初戀歌”,相愛時轉唱“禮物歌”,分手時再唱“告別情歌”和“約會歌”。
擴展數據:
三月三(壯族三月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壹。
三月三日(壯族初三),又稱歌圩節、歌婆節或歌仙節,是壯族人民依靠歌曲祭祀祖先、擇偶的傳統節日。它是壯族人民及其祖先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生活環境下逐漸形成的具有壯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壯族的三月三主要流傳在武鳴區東部的羅波鎮、兩江鎮、鹿窩鎮、碼頭鎮和武鳴區西部的羅旭鎮、馬嶺鎮。
2008年6月5438+10月65438+10月,武鳴區文化館申報的“三月三”歌圩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列入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100。
2014 10 13、壯族的三月三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為廣西法定節假日(自治區全體公民放假兩天)。
同年6月165438+10月1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申報的三月三日被中國人民和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留編號: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