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元興”月餅壹直賣得很好。新中國成立後,它們被並入橋墩供銷社。直到20世紀80年代,它們才回到第二代傳人丁金榜的手中。
當丁金榜與他的祖傳產業重新聯系上時,他感到說不出的興奮和喜悅。他繼承了祖先精湛的生產技術,並加以改進。他不僅忙於開店,有時還去遙遠的鄉鎮賣月餅。就這樣,“鼎元興”月餅以質量進壹步傳播了自己的名聲。中秋節前夕,他的店門前經常排起長隊。20世紀90年代,為了將碼頭月餅推向更大的市場,丁金榜註冊成立了“鼎元興食品廠”,並註冊了“鼎元興”老字號。如今,“丁元興”的招牌已經傳給了丁家第三代傳人丁。老店“鼎元興”也已改頭換面,成為溫州鼎元興食品有限公司,並於去年推出了價值30多萬元的隧道式烤箱。做蛋糕的效率比過去提高了50倍。
但丁壹直強調,月餅的口味除了符合現代人註重健康的需求,少了糖和油,基本上還是百年前的“原味”。此外,“鼎元興”月餅的形狀仍然保持著芝麻蓋著的大“圓臉”,最大約820克。相對於如今形形色色的月餅,它不起眼的外表並不會掩蓋它正宗的味道,用料的厚道,價格的誠意,所以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枝葉遍地”
“墩上月餅的尋根,應該是潮州月餅的壹種,但是經過我爺爺那壹輩的改良,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早已自成壹家了。”丁對說道。
據了解,橋墩月餅的傳統餡料有脊肉、花生、蜜餞冬瓜等。,用高達280攝氏度的底火烘烤而成。剛出爐的月餅中心溫度可達170攝氏度。烤出來的月餅皮脆餡滑。它們好吃的關鍵來自於外層酥脆的外皮和豐富的芝麻籽吸收了餡料溢出的油脂,所以肥而不膩。
如今,各種字號的月餅店散落在橋墩鎮。在有丁元興的街上,可以看到陳福興、陳玉成、吳玉源等喬頓的月餅店。而其經營者也與丁開泰、陳福興等人有壹定聯系。他們在學藝術的時候要麽是徒弟,要麽是徒弟,所以雖然材料上有些差異,但是墩上的月餅味道基本是壹樣的。
據橋墩鎮副鎮長張家友介紹,橋墩鎮上目前有29家制作和銷售月餅的店鋪,年產值超過15萬元,尤其是中秋節前壹個月,很多消費者壹路開車來買月餅,當地很多店鋪還要雇人做蛋糕,銷售十分火爆。
很多橋墩人也憑借自己的做蛋糕手藝,在各地開起了蛋糕店。據了解,橋墩鎮有120多家售賣橋墩月餅的店鋪,分散在我市各縣及周邊部分省市。所有蛋糕店壹年總銷售額可達8000多萬元。此外,通過與郵政合作,拓展銷售渠道,將橋墩上的月餅銷往俄羅斯、美國等國家。
碼頭月餅的未來
“按照目前的成績,碼頭上的月餅可以稱得上是壹個產業。”張嘉友說:“我們還是想定壹些規範,繼續把這個行業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