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印象中的電站是什麽樣的?運轉的發電機、忙碌的工人、巨大的噪音...可能妳覺得電站就應該平淡,不能把人情和熱鬧和電站聯系起來。但永泰縣越州村電站,是壹個充滿人情味,激動人心,連接三代人的地方!
老電站裏的夯土墻、樓梯、木板、瓦頂,都充滿了時間的痕跡,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三代站長的後代至今還生活在越州,給我們講述著當年的電站。
如果什麽都不做,這棟樓最多還能再用20年。當它倒下的時候,沒有人照顧它,它就會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棄而忘之?不,村民不會允許的,他們不會放棄的!那是最美的時光!現在,袁小龍先生賦予了這座夯土建築新的生命力!
老電站的主調是夯土,在原有基礎上改造是最好的方式,而改造的基礎是繼承,紀念當時的技術、工匠和時代的印記,把以前歷史的沈澱放在這裏。
袁小龍先生將厚重的夯土與亮麗的景觀相結合,構思了“越州花都”圖書館,圖書館主體建築為夯土建築。這裏夯土填新色,玻璃幕墻引入暖陽,暖陽,杏花。捧著壹杯香茗,我沈浸在書中,風卷著白色的花瓣畫出曼妙的曲線。
行動是最好的詞。越州花都圖書館主樓建設如火如荼。整個設計中最重要的是搭建玻璃幕墻,讓玻璃徹底轉變夯土建築的沈悶。在觀察了最佳的采光方向後,設計師決定拆除西面和北面的部分墻體,嵌入鋼架,建造玻璃幕墻。
夯土是從古至今的壹門手藝。四五千年前,聰明勤勞的古人就用這種方法建造家園。現在以玻璃幕墻的理念,用鋼架結構將堅固的夯土墻與明車中易碎的玻璃有機結合。堅定是最好的保護。
壹磚壹瓦,兢兢業業,從不敷衍。春天,“越州花都”圖書館在他們手中慢慢成型。農村孕育了農耕和讀書文化,這是中華文明的根基。
花都圖書館的夯土結構與江南民居相比有壹種特別的美,因為色彩和大自然呈現的景色是最美的,與旁邊的激流瀑布相映成趣。當妳置身其中,那種代入感和設計創意會隨著瀑布下跳躍的水滴瞬間迸發出來。舊發電站被改造成了壹個自然圖書館,在這裏,人們、風景和書籍將有壹個安靜的約會。窗戶窗明幾凈,這座古老的夯土建築多了幾分藍天白雲和壹片光明的世界。將來中國最美的夯土玻璃幕墻建成,這裏會有壹句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