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農歷正月初壹)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3.清明節(農歷三月初八)
4.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5.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6.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春節
春節指的是漢字文化圈的傳統春節。傳統的名稱是新年、新年和新年,但它們也在口頭上被稱為新年、慶祝新年和新年。在古代,春節曾在節氣中特指立春,也被視為壹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壹為新年。壹般認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才會結束。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女兒節、午時節、五月節、艾節、端午節、崇武節、夏令節、天中節、玉蘭節、屈原節、詩人節等。段的意思是“始”“初”,初五可以叫端午。這壹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草、艾草、熏白術、白芷、喝雄黃酒、紮白鎖子、做香槽、貼五毒、貼符、放黃煙籽、吃十二紅。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正月,古人稱之為“曉”。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壹個漫長的過程。根據壹般資料和民間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時期就已受到重視。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壹詞最早見於李。根據中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壹年有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中、吉三個部分。因為秋天的第二個月被稱為中秋節,所以中秋節也被稱為“中秋節”。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為在古代《易經》中,“六”定義為陰數,“九”定義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合陽,二九為重,故稱重陽,也叫重陽。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
清明節也被稱為踏青節。在仲春和春末之交,也就是冬季至日後的108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壹,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的傳統清明節始於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壹年八大節日”之壹。壹般來說是公歷4月5日左右,節日很長。有兩種說法:10前8天和10後10天,這20天屬於清明節。清明節原意為掃墓日,民國政府於1935年春分後15天定為國定假日,也稱全國掃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