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服裝系統(上衣分為兩部分)
上衣和下衣分開裁剪,上衣穿好,下衣穿好。下衣中的“衣”也是裙子。上衣下衣體系是漢服體系中最古老的形制。中文所謂的“衣服”就是由此而來。
二、深衣系統(自上而下縫制)
深衣系是上衣和下裙分別裁剪,在腰部連接成壹個整體,也就是上下裙連在壹起。在裁剪上,上衣和下裙分別裁剪,然後縫制在壹起,最後衣服還是壹體的款式。深服男女皆可穿,即既可作為正裝,又可日常穿著,還可作為君主和官員、學者居住燕居地(非正式場合)時的休閑服裝。
三、袍制(上下裁制)
就是用壹塊布裁出上下兩層衣服,中間無縫,自然壹體,與上下兩層衣服明顯不同。壹般的剪裁體系有很多種,圓領袍、束腰袍、直褶、直身、道袍、袍、袍、袍等等。
第四,裙制(上裝的演變)
那是壹件夾克。裙子不是裙子,是上裙和下裙,是壹套衣服的總稱。彜裙的精髓仍然是衣下裙的體系。外衣下的古裙,春秋戰國以後常稱為夷裙。漢代以後專門稱為女子彜裙:壹種用繩子系在腰間的短連衣裙,衣服在裏面,裙子在外面。
在裙子的基本造型下,各個朝代、各個世代衍生出高腰裙、半臂裙、雙排扣裙、及胸裙等款式。這些款式沒有太多的禮儀規定,壹般用於制服,所以應用廣泛。
擴展數據:
“漢服”不是指“漢朝的服飾”,而是指“漢族的民族服飾”。從黃帝“垂衣而治天下”開始,中國民族服飾傳統延續了3700多年。在此期間,漢服隨著時代的變遷發展出了多種風格,但其主要的造型,即“跨領與右領、上與下”的特點,卻從未改變。
根據漢服復興所做的定義,漢服是指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的華夏民族(漢代以後又稱漢民族)主要居住區,經過自然演變而形成的獨特的漢民族風格和性格。
明顯不同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裝飾制度;換句話說,“漢族傳統服飾(漢服)”是在“華夏-漢族”族群所穿服飾的基礎上,從夏商周到明代自然演變而來的壹系列具有明顯獨特風格的服飾的總體集合。
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皮膚”,深深地烙印在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代表著這個古老民族華麗、典雅、博大的氣質。
和中國古代壹樣,漢服的基本形式為東方世界提供了壹個標準。今天中國和東亞很多民族的民族服飾,比如中國的壹些少數民族的服飾,都受到了漢服的影響。韓國韓服和日本和服都是直接從韓服發展而來的。漢服不僅是漢族的漢服,也是亞洲和世界的漢服。
中國網-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