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濟寧伏羲廟有什麽故事?

濟寧伏羲廟有什麽故事?

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伏羲廟在哪裏——山東省濟寧市巍山縣鳳凰山南麓陳莊村前?

伏羲,即太昊,是中國古代的皇帝。“三皇五帝”中的“黃三”、“黃三”,即伏羲、女媧、神農(指伏羲的太昊家族、神農的顏地家族、軒轅氏的黃帝家族),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伏羲峰姓,相傳人類是他與女媧兄妹聯姻而生,生於古四合河畔的城匡(城匡山古稱鳳凰山)。如今,城鄉二區西部有匡城。《史記》有這樣的記載:“董氏,馮氏,繼帝為王。我的母親,華胥,出生在雷澤,出生在季承。”古代生於魯中南部,今考生在花村水庫、泗水縣、華胥山、何莊水庫。

“有晁的木窩,燧人氏的鉆木取火,伏羲氏的馴養各種動物,神農氏的嘗百草,播五谷。”早在6500年前,伏羲就創造了八卦,制造了漁網,飼養了牲畜,設置了廚房,發明了書法書,發明了豎琴,制定了歷法,開創了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尤其是伏羲的“定姓成親”,讓中國人的姓氏從此發端。如《通鑒外傳》所記載;“古無男女之別,太昊始嫁。”伏羲的“婚姻制度改革”使我們的祖先結束了配偶固定的母系社會群居局面,可謂開創人倫之始。由於伏視龍為圖騰,炎黃子孫自稱“龍的傳人”。

伏羲因其巨大的貢獻而被尊為“人類的祖先”,中國很多地方都修建了供奉伏羲的寺廟。除了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的伏羲廟和太昊陵,還有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果裏鎮廟東村的西黃廟(俗稱仁祖廟、夜娘廟)、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渭南鄉三陽川瓜臺山的伏羲廟、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廟的伏羲雕像、臺北市甘谷街的“中華文化始祖太昊伏羲盛迪八卦紀念廟”。其中,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是微山湖畔的這座伏羲廟。

漢代就有記載。《舒威地誌》記載“高平,二漢屬楊珊...有錢球城、齊城、高屏山、城闕山、伏羲廟。”可見當時伏羲廟已經是壹個景點了。魏晉時期醫學家黃普密在《皇帝世紀》中寫道:“(伏羲)葬於南郡;或者墓在楊珊高平。”高平就是現在濟寧巍山兩城周邊的區域。微山伏羲廟,北臨鳳凰山,南臨微山湖,建於不祥之時,重建於唐代。就北宋熙寧七年(金明昌四年)重修的伏羲廟而言,也早於今天被稱為黃羲故裏的甘肅天水伏羲廟建築群(建於明鄭德十六年)和被稱為黃羲故都的河南淮陽伏羲廟建築群(建於明英宗正統十三年)。

據說,原巍山伏羲廟前有三聖閣,後有女媧殿,還有蓍草園、獨山橋、鐘樓、鼓樓廟門等壹整套古建築,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高峰時,早晨鐘鼓齊鳴,香火終日。許多達官貴人和詩人不辭辛苦地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裏,或觀光,或朝拜祖先。

如今,由於戰亂和人為破壞,伏羲廟僅存5座,寬15.4米,深9.2米,高8米。寺內有通二年重修伏羲聖祖廟碑和明萬歷四十壹年重修伏羲廟碑的碑刻。1993、1995,微山縣相關部門對其正殿進行了維修。2006年9月21日,對伏羲廟大雄寶殿進行了加固維修,更換了破損的瓦片、木塊和親吻的動物。據說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有壹個祭拜伏羲的古會。

孔孟之鄉濟寧文化底蘊深厚,巍山伏羲廟傳承了延續千年的祖先文化。面對天水或淮陽蓬勃發展的祭祀活動,我們期待微山湖附近的這個遺址能引起更多人的關註,吸引更多海內外華人來此祭祖。

  • 上一篇:沈陽舊建築史料
  • 下一篇:湖北中醫藥大學有哪些專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