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起兵時實行軍民合壹的八旗制度,政權集中在王公貴族手中。重大決策由貴族商議決定,是滿洲人與王商議政治的會議。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順治皇帝改革八旗制度,親自掌握黃旗、鑲黃旗和白旗,形成“上三旗”和“下五旗”,改變了八旗由不同諸侯把持的局面,加強了上三旗的實力,削弱了滿洲大臣會議的權力。南書房: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帝設置南書房,原為康熙帝與翰林院詞人討論學問、吟詩作畫而設。它是皇帝嚴格控制的核心機要機構,可以隨時發布詔令,這使得南學“日益強大”。兵部: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軍在西北與準噶爾蒙古軍激戰。為了及時處理軍報,雍正帝設置了軍事機房,雍正十年改名為軍部。乾隆皇帝即位後服喪,安排了幾位“宰相事務大臣王”進入軍部,故改名為宰相事務處。乾隆二年(公元1737),乾隆任親政,宰相王辭去官職,恢復兵部名稱。從此,軍部成為直接向皇帝負責的核心權力機構,而王在滿洲會議上的地位被削弱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有的政治權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軍部最大的特點就是軍務由皇帝壹人決定,軍部大臣下跪做筆記。成為清朝中央集權的巔峰。直到宣彤三年(公元1911)四月十日,清廷宣布成立“責任內閣”,軍部被廢除。軍部成立相當長時間了,主要成員都是兼職。小沈陽、傅恒等。清初沿襲明朝中央體制,實行內閣制。大學士的權威和明朝差不多。隨著軍部的建立,內閣成了擺設,大學生不在軍部上走,基本失去了權利。內閣制名存實亡,內閣只是成為發布聖旨、收發奏折的刺史,軍務大臣成為清朝決策顧問團的壹員。然而,軍務大臣並沒有全部決策權,只能跪接聖旨,只能根據皇帝起草。相比較而言,相對權利進壹步削弱,封建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小沈陽、柳永、曾國藩、李鴻章等。紀昀只擔任協辦單位。
上一篇:汽車養護產品有哪些?下一篇:傳統年畫的新創作《劉海戲金蟾》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