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壹些地方,清明節吃雞蛋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壹樣重要,被稱為“省雞蛋”。清明節吃個雞蛋,壹年四季身體好。
這個習俗在那天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清明節有兩種蛋,壹種是“畫蛋”,壹種是“雕蛋”。前者是可以食用的,後者只是為了享受。
吃雞蛋起源於古代的上巳節。人們要求結婚生子。他們把雞蛋、鴨蛋、鳥蛋等各種蛋煮熟,塗上各種顏色,稱為“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顏六色的雞蛋扔進河裏,順流而下,等著下遊的人來爭搶,剝了吃。吃了之後,它們就可以繁殖了。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征著飽。
如果要探究清明節吃蛋撞蛋的象征意義,還應該包含著人們對生命和生育的敬畏和信仰。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蛋是生育和生命的象征。傳說開天辟地的盤古在壹枚“天地混沌如雞,盤古生於其中”(伊文雷劇)的蛋中受孕,商代始祖約定“玄鳥墜卵,菊蝶取而吞之,因孕而生”(史記),秦始祖大業也是“玄鳥懷卵,婦人吞之”受孕(史記)。
這是壹個民間習俗,當壹個女人生了壹個孩子,她給她的鄰居和八個家庭帶來了好消息。不也是雞蛋嗎?清明祭祖掃墓,其中,不也有謹小慎微到底的生命意識嗎?春天是生命的季節,許多民俗在生命的深層意義上不謀而合。
據說吃了這個時候煮的雞蛋,壹年都不會頭疼。這個習俗是怎麽流傳下來的?
傳說古代孝感地區是水鄉雲夢澤的壹部分,人們以捕魚為生。因為人們每天在湖裏吹湖風,所以頭疼。有壹天,嘗遍百草的神農路過雲夢澤,看到有人因為頭疼在湖灘上打滾。神農很同情他們,到處尋找草藥為這些人治療頭痛。但是什麽藥都沒用。
三月初三,神農從山上撿了幾個野蛋,挖了壹把菜帶到船上給人做飯充饑。人吃了米飯炒雞蛋後會突然覺得頭疼。後來,三月初三吃菜煮雞蛋成了習俗,壹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雞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畫蛋”,實際上是在蛋殼上染上各種顏色,類似於我們今天的“紅蛋”,只是顏色不同;另壹種是“雕蛋”,在蛋殼上雕成畫。前者是可以食用的,後者只是為了享受。這種習俗在隋唐時期盛行於全國。
◆哪裏有這個習俗:
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涼糕,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涼高粱米。據說如果不這樣,就會下冰雹。
山東廣饒——清明節吃糯米蛋。
清明節期間,中國各地還有吃雞蛋、糕點、夾心餅、清明粽子、蒸餅、清明餅、幹粥等營養食品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