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正義的狗救了汪涵。這個理論來源於滿族民間故事,所以也是不同的。努爾哈赤說自己腳上長了壹顆紅痣,被明朝遼東連長李忌諱,要殺了它。在李的妃子們的幫助下,努爾哈赤騎著壹匹綠馬帶著壹條狗逃走了。明軍緊隨其後,先射殺了青馬。努爾哈赤逃進河邊的蘆葦叢中,因勞累而睡著了。明軍找不到努爾哈赤,就放火燒荒地。當狗看到汪涵沒有醒來時,它跳進河裏,渾身濕透了。然後跑到他那邊,蘆葦草濕了。這只狗反復這樣做,但是汪涵得救了,而這只狗已經筋疲力盡了。漢王發誓再也不吃狗肉了。閻崇年的《努爾哈赤傳》采用了這種說法。但馮春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滿族民間故事選》第二集《義狗》中的故事說:薩爾滸獲勝後,漢王努爾哈赤宴的官兵,其叔龍敦有篡權之誌,乘機把漢王灌醉,送回大帳。龍敦見漢王喝醉了,周圍又沒有人,就拔出鋼刀想殺他。這時,漢王養的壹只大黃狗突然跳進了帳中。於是老漢王把黃狗埋了,命令他以後不準再吃狗肉,不準再穿狗皮。應該說這兩個傳說背後的歷史真實性是靠不住的。努爾哈赤不僅沒有壹個叫龍敦的叔叔,而且是李調養的,還因為腳上的壹顆紅痣差點被打死。感謝程亮嬪妃與義犬相救的故事,也是附帶的。況且,如果努爾哈赤曾正式下令不吃狗肉,滿清舊檔案裏應該有記載。所以,壹個遲到的故事可以影響壹個由來已久的民族習俗這種說法的真實性是值得懷疑的。
二是源於滿族先民的風俗理論。趙紅的《滿族文化飲食習俗簡論》認為,“正是由於在古代滿族先民長期的漁獵生活中,狗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們才不忍心殺其肉,逐漸形成了不吃狗肉的習俗。”這看似合理,因為習俗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按照這種說法,滿族的祖先已經不吃狗肉了。我們知道滿族的祖先是女真。如果女真人不吃狗肉,這是真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南宋馬謖在《毛齋自敘》壹書中,對金初的女真習俗有所記述。書上說:“完顏阿骨打和酋長們吃飯時,用矮桌或木板把他們連在炕上。人們會在上面放壹碗米飯,在上面插壹把匕首。鹽腌的,不要用木盤。他們的宴席桌上有狗肉,可以燒,可以煮,可以生吃。這顯然否定了滿族的祖先女真族早已有不吃狗肉的習俗。
三是圖騰崇拜理論。孫《滿語詞典》對此有所提及:“狗是滿清氏族制度時期的圖騰動物,故部人不得取其皮,食其肉。”我們知道,滿族的名稱始於天聰九年,皇太極(1635)。此時滿洲八旗已占領遼東,其社會性質已基本進入封建社會,不存在原始氏族制度。滿族不吃狗肉的習俗如果起源於氏族時期的圖騰崇拜,那就不應該從滿族開始,而應該從滿族的祖先開始。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慎、不吉、倨傲、女真是滿族人在不同時代對祖先的稱呼。女真後來改名為滿洲(滿族)。已經證明,至少在完顏阿骨打時期,女真是吃狗肉的。也就是說,要麽滿族的早期祖先沒有狗圖騰崇拜的理論,要麽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說的時候就被廢除了。無論如何,把滿族人吃狗肉的禁忌和他們祖先的圖騰崇拜聯系起來是沒有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