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姒姓。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采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舜即位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采用疏的方法,結果成功了。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
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壹支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並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據《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壹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後代,望出弘農,是為雲南、貴州譚氏。
擴展資料:
譚氏家譜:
山東:鄆城縣有個郭譚村,全村為譚姓,還有其他鄉鎮也有正村譚姓家族。濰坊安丘市有村“譚家秋峪村”,村內全部姓“譚”而排除外姓,為譚氏諱真後代。洪武年間,山東大旱,瘟疫四起而遷至此地,有《譚氏家譜》藏於村內,原本下落不詳,後世有增補本。
江蘇:武進毗陵缸巷譚氏宗譜
浙江:蕭山蕭邑譚氏宗譜十二卷、嘉興譚氏宗譜十卷、嘉興譚氏家乘十卷首壹卷
湖北:新洲譚氏宗譜四卷 、 沔陽譚氏族譜十三卷(民國九年修)湖北省圖書館藏有影印件 、沔陽譚氏宗譜六卷(1989修) 、天門譚氏宗譜(民國十五年修)現存四套
陜西:陳倉譚家堡譚氏宗譜藏於三卷 宗譜壹本
江西:南豐譚氏續修族譜二十卷首壹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譚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