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的種類有豫西調、祥符調、豫東調、沙河調四種。
豫劇的種類介紹:
豫劇藝人將洛陽等地的唱腔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稱封丘各地的唱腔為豫東調(又稱祥符調)。新中國成立後,豫劇專家又把豫東調細分為祥符調、豫東調、沙河調幾大種類。即以封丘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
流行於豫東南沙河壹帶的沙河調,又叫“本地梆”。
1、祥符調
祥符調發源於封丘,是豫劇的母調。為標準的中州音韻,是最正宗的豫劇唱腔。男腔高亢激越、古樸醇厚;女腔莊重大方、委婉俏麗。祥符調唱詞通俗易懂,多為7字句或10字句,唱功有“寧唱十句戲,不道壹句白”的藝諺流傳小生多用假嗓,老生用真嗓、假嗓等,旦角多用假嗓,
醜角多用真嗓和假嗓,凈多用疙瘩腔,風格清新典雅、悠揚婉轉。代表人物中,旦行有陳素真、馬雙枝、李景萼、閻立品、桑振君、張岫雲、宋桂玲、王秀蘭、姚淑芳、王敬先、田岫玲、張水英等;老生有唐喜成;醜行有牛得草、高興旺等。
2、豫西調
豫西調(西府調),發源於洛陽。 聲音低沈,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凈醜多用真嗓,真嗓後挫下壓;適合演悲觀、憤慨,音樂深沈、悲壯。代表人物中,旦行有常香玉、崔蘭田、毛蘭花、蘇蘭芳、湯蘭香等;老生有三張壹周、賈寶須、王遂朝等;武生有王二順等。
3、豫東調
豫東調發源於商丘。慷慨激昂,粗獷豪邁。咬字較重,弦高。女聲花腔較多,具明快、俏麗等特點,真假嗓結合使用,男聲粗獷豪邁,多以假嗓、真嗓多交替使用。代表人物中,老生有唐玉成、楊啟超、劉新民、劉忠河、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等;小生有趙義庭、黃儒秀等;
武生有李國範等;旦行有馬金鳳、花桂榮、王潤枝、司鳳英、陳玉英、張秀蘭、黃愛菊、張衛華、董芙蓉等;凈行(花臉)有李斯忠、吳心平等。
4、沙河調
沙河調(本地梆)活潑婉轉,激昂嘹亮。既適宜表達愉快舒暢的心情,也適宜表達慷慨壯烈的氣氛。流傳於淮北、沙河流域,安徽稱梆子劇、淮北梆子。代表人物中,老生(紅臉)有顧錫軒等;小生有劉法印、張三旺等;武生有曹彥章等;旦行有劉玉梅、安金鳳、徐梅蘭等。
擴展資料:
豫劇的流派介紹:
早期的豫劇演員在壹起合作演戲過程中,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被賦予壹個雅號,如祥符五朵雲、杞縣三亭、豫東五桿旗等清末民初組合,而更早期的演員組合已無從查證。
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起,中國戲曲界吹起流派風,以表演者姓名當作流派的標記,象徵著個人表演風格成為傳統戲曲界的楷模。劇評家、表演家、劇作家、戲迷們都開始以派別來品論表演者的藝術風範,“流派”便成為壹種習慣用語,影響所及,豫劇也出現了流派的說法。豫劇的流派主要如下:
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須生、紅臉)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劉(忠河)派;小生行當黃(儒秀)派、劉(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當流派王(二順)派;
凈行李(斯忠)派和醜行牛(得草)派、高(興旺)派等。
百度百科-豫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