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貴州春節最具民族氣息的節日

貴州春節最具民族氣息的節日

黔東南名族節日簡介

苗年節

在收谷子進倉以後,即分別為農歷的九、十或十壹月的辰(龍)日或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過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要把房子打掃幹凈,積極準備年貨,如:打糯米粑、釀米酒、打豆腐、發豆芽,壹般還要殺豬或買豬肉等等。富裕的人家,還要做香腸和血豆腐,為家人縫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飯,守歲到午夜才打開大門放鞭炮,表示迎接龍進家。在天剛拂曉時,每家都由長輩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後,中青年男子便上鄰居家拜年,苗語稱為“對仰”(donfniangx),表示祝賀新年快樂。在新年的頭兩天,家裏有若幹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掃地;婦女不做針線活;有的地區,婦女不做飯,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糞等等。苗鄉的男婚女嫁,壹般都選在過苗年的時間。從第四天開始。壹些老年男女也紛紛挑著酒、肉、糯米粑等等走親訪友,或者在家忙於接待來賓;壹些年輕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裏吹笙跳舞,或跳銅鼓舞、鬥牛;或者小夥子去別的村子遊方場“遊方”,男女丁互對歌,傾吐愛慕之情。前後活動,歷時9天左右才能結束。這是苗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

黔東南以雷山縣的苗年節最為隆重,多年來,雷山苗年變成了雷山壹張燙金的名片,在貴州乃至全國形成了文化品牌,節日期間,雷山縣16萬人民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無比熱鬧與歡騰。苗年主要集中在每年農歷十月上旬,遊客可以在凱裏客運站乘坐客車抵達,時長40分鐘,可選擇在雷山縣城吃住,也可以回到凱裏吃住。

春節

這是以農歷正月初壹為歲首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同歡度的傳統節日。在黔東南的苗族,把春節叫做“漢年 ”(niangx diel)與傳統的“苗年”(niangx hmub)並存,和其他民族壹***同歡度,尤其是那些不過苗年的苗族地區,主要是過春節,但不及苗族過苗年隆重,識漢字的苗族也貼些對聯、門神之類,其余與過苗年相同,即增加了鬥牛、賽馬、走親訪友以及男女青年“遊方”、對歌等民族特色的內容。有的人家的男婚女嫁也選在春節舉行。

黔東南春節活動時間從初壹至十五,丹寨、雷山舉辦活動的時間、地點和活動內容都有所不同,雷山舉辦是時間是初壹至初三,地點為永樂、公統、桃江、開屯,期間會有踩銅鼓、吹蘆笙、賽馬、鬥牛、遊方等活動內容,而丹寨舉辦的時間是初壹至十七,活動舉辦地點為排調、五裏鋪、長青、興仁,期間活動內容有跳蘆笙、踩銅鼓、鬥牛、耍龍燈、唱山歌、賽馬、舞獅子等。黎平的玩故事、臺江的噓龍活動等都具有特色,遊客都可以從凱裏客車站坐客車抵達相應縣後轉車抵達,期間所花時間為40分鐘。遊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

吃新節

每年農歷六七月間,當田裏稻谷抽穗的時候,苗族村寨家家戶戶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歡度“吃新節”。到時,每家都煮好糯米飯、壹碗魚,壹碗肉等,都擺在地上(也有的擺在桌上),並在自己的稻田裏采摘7—9根稻苞來放在糯米飯碗邊上,然後燒香、紙,由長者掐壹丁點魚肉和糯米飯拋在地上,並滴幾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禱豐收,然後把摘來的稻苞撕開,掛兩根在神龕上,其余給小孩撕開來吃,全家人就高高興興地***進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幼者紛紛穿著新衣來觀看蘆笙會,參加跳蘆笙會,參加跳蘆笙舞;有的拉馬來跑馬場賽馬,有的牽水牯牛來鬥牛場鬥牛,節期壹般2天。

吃新節主要集中在凱裏、雷山、施秉、臺江、劍河等縣市,凱裏地區舉辦時間從二卯後開始,舉辦地點為凱裏九寨、地午、灣水、翁項、開懷、旁海等地,期間有吹蘆笙、鬥牛、賽馬、遊方等活動。雷山舉辦時間為上旬卯日,地點為雷山連花、橋港、高巖,期間有跳銅鼓、跳蘆笙、鬥牛、遊方等活動。施秉舉辦時間為中已(三天),舉辦地點為平新、新城,活動有鬥牛、賽馬、吹笙、賽歌、遊方等。遊客都可以從凱裏轉車,乘相應縣市客車抵達即可,期間所花時間為凱裏40分鐘、雷山1.5個小時、施秉2個小時,遊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

蘆笙節

流行於貴州的凱裏、麻江、丹寨各縣交界的舟溪壹帶。各地的節期不統壹,壹般在農歷的正、二或三月;個別地區選在七月舉行。主要是祭祀祖先,慶祝豐收。壹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後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夥子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湧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壹種融歌、舞、樂於壹體的群眾性的文藝活動。

黔東南地區蘆笙節大致可分為苗族蘆笙節和侗族蘆笙節,其中苗族蘆笙節幾舉辦的地點有凱裏、麻江、雷山、黃平,侗族蘆笙節以從江和黎平為代表,舉辦時間貫穿全年,苗族主要集中在正月,侗族為八月十五,活動內容苗族有跳蘆笙、鬥牛、賽馬、踩銅鼓、吹蘆笙,侗族有對歌、蘆笙、格鬥、賽蘆笙、唱侗戲。凱裏、麻江、雷山、黃平都可以在凱裏轉車即可抵達,時間分別為0.5小時、40分鐘、1小時、1.5小時,黃平還可從黃平機場進行轉車,遊客都可以選擇在農家吃特色農家菜,住農家木房,也可以返回縣城吃住,在縣城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

龍船節

這是苗族的壹種水面劃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的臺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江兩岸,和註入這段河的臺江巴拉河兩岸,黔東苗語稱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這裏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個苗族村寨,每家都有壹至兩條劃船比賽用的龍船。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河兩岸的苗族群眾輪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龍舟競賽。在湖南湘西的鳳凰、瀘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劃龍船,而且分男隊、女隊、男女混合隊比賽,場面非常熱鬧。苗族的龍船節,雖是以賽龍船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娛樂和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中老年人探親訪友、交談年景和生產經驗的節日,遊客可以選擇在凱裏轉車,臺江30分鐘,施秉1.5小時即可到達,可以參與和觀看賽龍船、搶鴨子、射擊、踩鼓、賽馬、遊方等活動,之後便可在當地品嘗特色美食,住特色酒店。

四月八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的貴陽、黃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節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飯,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對唱情歌。

四月八在黔東南的黃平縣、天柱縣、三穗縣、榕江縣尤為盛行,農歷初八這天他們會舉辦各種活動,例如黃平賽馬、吹蘆笙、鬥雀、祭祖,天柱集會對歌,三穗敬牛王菩薩,榕江做黑米飯等。便利的交通條件也為遊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環境,目前從州府所在地凱裏出發,至黃平1.5小時(余凱高速2015年6月底開通,開通後20分鐘即可到達黃平)、天柱2小時、三穗1小時、榕江3個小時,晚上遊客可以在縣城吃住,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享住民族精品酒店。

踩鼓節

流傳於貴州的凱裏、丹寨、雷山等縣的苗族地區。在每年農歷二月的第壹個豬場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動聚集於當地規定的歌場上踩鼓。這種鼓是用實心楠木挖空、兩端繃以牛皮作成的。屆時,由壹個有威望的老人,將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壹齊搬進鼓場,並用力敲鼓,人們都聞聲前來翩翩起舞,年輕人趁機擇偶;老年人也穿著新衣,圍著楠木鼓唱古歌。舞畢,姑娘們便拿出親手編織的花帶,敬獻在楠木鼓上,表示對楠木鼓的感恩。人們盡情歡唱,直到天黑才離開鼓場。最後,由鼓主把楠木鼓擡回家,端放於樓上。每逢節日還要用魚肉敬祭楠木鼓。

劍河舉辦的時間為正月初六,凱裏舉辦時間為農歷二月首亥,丹寨舉辦時間為農歷二月第壹個豬場起工三天,期間會有敲木鼓、踩銅鼓、吹蘆笙、踩木鼓、鬧沖、鬥牛、遊方等活動,場面熱鬧非凡,從凱裏出發,走滬昆高速40分鐘時間可抵達劍河,走凱羊高速40分鐘時間可抵達丹寨,活動結束,遊客可以吃住農家,也可以返回凱裏,或者在丹寨可以去丹寨丹寨石橋古法造紙文化旅遊景區、丹寨龍泉蚩尤文化園旅遊,在劍河可以去泡劍河溫泉。

爬坡節

農歷三月子、午日,主要活動在雷山、臺江、丹寨、凱裏等縣市,活動地點分別於凱裏沖板溪寨、雷山新聯、牛角坡、五岔路、送扁寨、滿天星、東山平郎德舉行。農歷四月初八至初十在麻江隆昌雷打坡舉行,農歷六月底,香爐山爬坡節,更為熱鬧。登高壹呼,四而呼應。期間會舉辦爬坡、對歌、鬥牛、賽馬、跳蘆笙、遊方、玩山、賽馬等活動。從凱裏出發1個小時可抵達板溪寨,40分鐘抵達雷山,30分鐘抵達麻江,遊客參加完活動可以遊凱裏民族風情園、雲谷田園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凱裏鬥牛城旅遊綜合體、下司古鎮旅遊景區、雷山西江千戶苗寨、雷公山原生態苗族文化旅遊區、麻將藍莓生態旅遊區,吃住農家,或者選擇縣城特色酒店及菜肴。

遊方節

“遊方”又稱“友方”,是凱裏、雷山、臺江、劍河等縣市境內苗族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娛樂的壹種形式。苗族小夥子和姑娘們往往通過這種活動結識朋友、物色對象或傾吐愛情。為了選擇壹個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有的小夥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幾裏、幾十裏甚至上百裏的村寨去遊方。遊方壹般是在農閑季節(如:從秋收結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傳統節日(如:苗年、吃新節、蘆笙節、鬥牛節、爬坡節、翻鼓節、鬧春節、對歌節等)和趕場天進行。在苗寨遊方,壹般都有固定的“遊方場”、“遊方坡”或“遊方評”。這些場所,或在寨子前後的橋邊樹下,或在村莊左右的平緩的草坡上。為了參加遊方,姑娘們穿著盛裝,頭戴銀飾,插上幾朵鮮花,頸上套著銀項圈,手上戴著銀手圈。她們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藝,表現自己美麗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夥子的愛慕。遊客參加完活動,可以在遊凱裏民族風情園、雲谷田園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凱裏鬥牛城旅遊綜合體、下司古鎮旅遊景區,晚上遊客可以在市區吃住,可以品嘗苗族酸湯系列(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豬腳等)、辛辣系列、農家系列等特色菜肴,享住民族特色酒店。

姊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 “姊妹節”又稱“姐妹節”,是清水江中遊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節日集會,有的村寨在農歷的二月十五日過,有的村寨在農歷三月十五過,以臺江施洞地區最有特色。過節的時節,家家都要準備不少由紅、黃、白、黑、綠五色糯米飯攪拌在壹起的“姊妹飯”以餉賓朋。白天,江邊、路邊、沙灘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邊的沙灘上、草地上,高亢的飛歌聲、渾厚古樸的大歌聲和情歌聲交織在壹起,在寧靜的夜裏傳到很遠很遠。每年春天,那裏的苗族婦女要過壹次“姊妹節”,吃上壹餐“姊妹飯”。節日的早上,寨子裏的姑娘們便去田裏捉魚,準備“姊妹飯”、不管她們到哪家田裏捕撈,都會受到歡迎。婦女們吃完“姊妹飯”後,便各自帶上事先準備好的彩色糯米飯,到遊方場找小夥子對歌。小夥子想要吃到糯米飯,必須在對歌中取勝。除對歌以外,婦女們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姊妹節”。從凱裏出發30分鐘可抵達臺江。

鼓藏節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動,13年殺牛祭祀壹次。每屆歷時三年。“牯藏節”是最具特色、最能體現苗族民族文化的節日,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是苗族人生價值觀的展現,懷念祖先、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勤勞儉樸、富裕安康等是鼓藏節的禱告主題。苗族鼓藏節是研究苗族歷史與文化的百科全書,具有重要的價值。在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雷山鼓藏節已吸引了很多國內外遊客,節日期間雷山縣城熱鬧非凡,便利的交通和優美的環境,無不讓遊客流連忘返,從凱裏出發40分鐘即可抵達,遊客可以選擇在農家體驗農家菜、品農家米酒、住農家小旅館、體驗農家生活,也可以在縣城感受苗族特色菜肴,民族特色酒店。

龍燈會

農歷正月晚上,客樓鄉街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紅紅的燈籠與舞龍燈隊伍交相輝映,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與祥和,數千村民參與、觀看民間傳統習俗舞龍燈活動,***享蛇年新春第壹道“民族文化大餐”。“舞龍隊”走過大街小巷,壹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每家每戶都精心準備好了鞭炮、糖果等迎接舞龍隊的到來,預示著迎接新壹年的幸福吉祥。岑鞏水尾、天馬、龍田的龍燈會別具壹格,正月初四至十五晚上吸引著眾多遊客,期間遊客可以看到舞龍燈、迎新春等活動內容,從凱裏出發1.2個小時可以抵達,岑鞏山清水秀,民族風情濃郁,文物古跡多如雲錦,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被譽為“人間天上”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的龍鰲河景區,有風光旖旎,民風濃郁的落箭塘土家族風情旅遊村,有著名的平莊萬佛長廊溶洞。還有龍田楊泗廟、徐家灣朱木林風光,大有中木召古莊園遺址,縣城關的觀音閣、禹王宮,註溪衙院田氏古建築等眾多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蘆笙會

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以蘆笙踩堂、賽蘆笙為主要活動的節日。蘆笙節壹般以坡會的名稱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龍坡)。各地蘆笙節的時間不盡相同,原因是有的來源於古理古規的吉日,有的來源於慶豐收,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壹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後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夥子和蘆笙手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湧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壹種融歌、舞、樂於壹體的群眾性的文藝活動。正月期間,凱裏、鎮遠、麻江、雷山的鄉鎮地區都會舉辦蘆笙會,期間會有跳蘆笙、踩銅鼓、賽馬、鬥牛、對歌、賽馬等活動,從凱裏出發1.2小時可抵達鎮遠,30分鐘抵達麻江,40分鐘抵達雷山,活動結束遊客可以吃住農家,體驗農家生活,也可以遊西江千戶苗寨、凱裏民族風情園、雲谷田園生態農業旅遊綜合體、凱裏鬥牛城旅遊綜合體、下司古鎮旅遊景區。

玩龍燈

主要流行於施秉縣境內的各鄉鎮,是施秉縣春節期間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之壹。正月初九,是出龍燈日。所有的龍燈都統壹在這壹天出動,上街遊行,以示街道上人們所有的龍。到了正月十三、十四這兩天,最為隆重場面,整個縣城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全城火炮齊鳴,鑼鼓喧天,火樹銀花,並有炸龍的習俗。除玩龍燈外,有高蹺隊、花環隊、彩旗隊、腰鼓隊、蘆笙隊、秧歌隊、歌舞隊,還有踩龍船、玩蚌殼、耍獅子、紮故事、擡牌坊、擡花魚等。施秉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舞陽河風景名勝區十大景區之壹杉木河景區、世界自然遺雲臺山、黑沖景區,有太子參和苦丁茶等特產。從凱裏出發1.5小時可抵達施秉。

千三歡聚節

地捫是個好地方,只要勤勞,不愁吃穿,生活在這裏的侗族 地捫侗寨先民,伐木建房,開荒種地,安居樂業,人丁興旺,不久就發展到1300戶人家。人多寨大,幹活要到很遠的地方,諸多不便。寨老們經過商議,決定分寨而居。這樣,分到茅貢去700戶,到臘洞200戶,到羅大100戶,地捫留住300戶。分出去的各支思念故土,常回地捫祭祀祖先,但時間不統壹,只能和地捫的人見面團聚,很難遇到其它村寨的人,經商議又決定每年農歷正月十壹至十五,為各寨回地捫團聚的日子。天長日久,就形成了這個節日。從凱裏出發3個小時可抵達黎平縣城,從縣城轉車1.5小時可抵達地捫村,千三歡聚節期間還會舉辦祭薩、踩歌堂、鬥牛等活動,遊客可選擇在農家吃住,第二天可返回縣城,遊黎平肇興侗寨、黎平會議會址、天生橋等景區。

元宵節

元宵節是苗族的傳統節日,但這個節日不是壹個獨立的節日,而是和除夕節壹樣,屬於傳統苗年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年的正月十五,融水山區苗族村寨都要歡度元宵節,當地苗族群眾把這個節日稱為“努舊主追”,“努”的吃、過節的意思,“舊”是糍粑,“主追”是專指五月十五,合起來就是苗家人在壹起吃正月十五糍粑。每年苗年節,苗族群眾要吃兩次糍粑,壹次是除夕之夜,稱為“努舊拜主”,“拜主”專指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吃糍粑,象征團團圓圓和和美美;而正月十五吃糍粑,卻是象征壹年開工之始,是全家人在壹起歡度苗年節以後,即將分手奔赴新的征程。如果說,“努舊拜主”是團圓糍粑,那麽,“努舊主追”卻是離別糍粑,它是苗家人對新壹年的寄托和期盼。苗族地區臺江、劍河元宵節尤為龍隆重,活動期間還會舉辦玩龍燈、鬥牛、跳蘆笙等活動,從凱裏出發30分鐘可抵達臺江,40分鐘可抵達劍河,遊客可以在臺江遊施洞苗文化旅遊綜合體,劍河泡溫泉,吃住都可以選擇當地特色酒店和餐館。

祭“祖母”

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古州鎮寨頭村和口寨村聯合舉行儀式,祭奠侗族***同的祖先神靈“薩瑪”,歡度侗族傳統“薩瑪節”。“薩瑪節”是侗族現存古老的傳統節日。“薩瑪”是侗語的音譯,“薩”是祖母,“瑪”為大,“薩瑪”即大祖母。相傳在母系氏族社會,侗族壹位英勇善戰的女首領在抵禦外敵的入侵中,屢立戰功,卻不幸在壹次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戰鬥中壯烈犧牲。侗族人民對她無比崇敬,將她視為能帶來平安吉祥的神靈,尊稱她為“薩瑪”。

侗族村寨每年農歷正月至二月或秋後擇吉日祭祀薩瑪,有的壹個村寨單獨祭祀,有的幾個村寨聯合祭祀。今年,口寨村邀約寨頭村壹起祭薩,當天,兩村侗族同胞身著盛裝,頭插預示萬古長青的艾草,到薩瑪祠給薩瑪敬香敬茶,並在開路寨老和象征薩瑪的手持半開黑傘的老人的帶領下繞寨串寨,然後在耶坪手牽手圍成圓圈,唱耶歌,贊頌薩瑪,祈求薩瑪保佑村寨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活動期間還舉辦祭祀、吹蘆笙、唱“耶歌”、贊頌“祖母”等活動,遊客從凱裏出發2.5小時可抵達榕江,感受完侗族節日習俗,遊客還可以遊榕江三寶侗寨、矛人河景區。

鬥牛節

苗族鬥牛節:苗族人民愛鬥牛,以水牛相鬥,並不是戲牛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愛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在對壯碩、威武、雄悍的鬥牛的喜愛中,體驗優勝的美感,而且在這種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斷的飼養中,得以實現優選的鬥牛的優養進化。基本上每個集會節日都有鬥牛活動,每年秋收後,還有特有的鬥牛節。鬥牛有幾種,壹種是耕牛兼鬥牛,這種牛比較雄健、耕作時節耕田犁地,節日拉去鬥打;壹種是專業鬥牛,這種牛是根據各種條件精選出來的,平常不耕作,為壹個寨子或壹個家族***有,由壹個選定的具有豐富養牛經驗的能手飼養,節日期間拉去參賽。苗族地區鬥牛以凱裏、劍河、天柱尤為盛行,凱裏舉辦時間為農歷七月十四至十六,凱棠、凱哨為二十三,天柱水洞和石洞舉辦時間分別為農歷九月初十和十月初十,劍河為農歷二月初二。鬥牛期間還會舉辦鬥牛、賽歌等活動,遊客從凱裏出發1.5個小時可抵達天柱,40分鐘抵達劍河,活動結束都可以感受當地苗族文化和餐飲。

侗族鬥牛節:侗族人喜歡鬥牛為樂,多在春秋之季進行。雖然同是兩牛相鬥,但南北侗鄉禮儀各異,這些不同的儀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戰的遺跡。侗族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鬥的“水牛王”。“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二月或八月裏逢“亥”的日子裏舉行。節前,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準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這時壹支支隊伍,手持金瓜、月斧,舉著各種旗幟,前呼後擁,繞場三周,算是“入場式”,也叫“踩場”。接著,各隊牽著自己的“牛王”,舉著火把,嚴陣以待。鐵炮壹響,他們便將火把往前壹拋,參鬥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沖了上去,鬥作壹團,難解難分。場外人群吶喊助威,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侗族鬥牛節已從江和黎平尤為盛行,時間為每年九月至臘月亥日,活動期間還會舉辦鬥牛和唱大歌等活動。從凱裏出發3個小時可抵達從江,4個小時抵達黎平,活動結束遊客還可以遊從江小黃、欒裏等侗寨、岜沙原生態苗族文化旅遊景區、黎平肇興侗寨等景區。

摔跤節

侗族摔跤是流傳於黎平縣的雙江鄉的四寨、坑洞、寨高、黃崗以及從江谷平、往洞、增沖,榕江的宰麻等地區,是壹種集武術與娛樂為壹體的傳統體育競技活動,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五日在坑洞,三月十五日在四寨先後舉行隆重的摔跤節,方圓上百裏的侗族男女老少歡聚壹堂,除白天開展的隆重摔跤比賽外,還有熱鬧非凡的集市貿易,男女青年交流的“行歌坐月”等活動,有時往往還伴有鬥鳥、賽蘆笙、鬥牛等其他娛樂活動,讓整個山寨沸騰激揚。從凱裏出發4小時可抵達黎平,伴有鬥鳥、賽蘆笙、鬥牛等其他娛樂活動。

四十八寨歌節

四十八寨歌節系以貴州省天柱縣為主,貴州省錦屏縣、湖南省靖州縣為次的侗族、苗族人民群眾聚眾集會玩山、唱歌、交友、戀愛的民族節日,該項節日因最初流傳於貴州與湖南交界的四十八個侗族、苗族村寨(貴州天柱占70%)而得名。四十八寨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形成以來,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能同時講苗語、侗語、酸湯語、漢語的民族和村寨,歌節的內容豐富,在長期的民族民歌交流活動中,四十八寨歌節形成了根據活動地點,進行不同唱腔的特征,唱腔有河邊調、高坡調、青山調、阿哩調等,主要分布在天柱縣竹林鄉、坌處鎮、遠口鎮、社學鄉,錦屏縣三江鎮、茅坪鎮,湖南省靖州縣大堡子鎮、三秋鄉的大部分村寨。時間跨度為每年農歷的5月15日至八月中旬。從凱裏出發1.5小時可以抵達天柱,歌節結束遊客可以吃住當地農家,也可以遊天柱三星巖,金鳳山寺,三門塘侗寨,金山溶洞等景觀。

  • 上一篇:源於自然的黎族服飾文化
  • 下一篇:進門正對著走廊,那麽玄關應該如何設計才比較合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