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越南舞蹈是何時發源的?

越南舞蹈是何時發源的?

1945年“八月革命”後,在救亡圖存的時代主流中,在舞蹈進步人士的努力推動下,舞蹈從傳統的供人聲色享樂的技藝轉變成為人生、為革命的高尚藝術,可以說,這壹時期越南革命的偉大鬥爭歷程為越南舞蹈提供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重生再造的平臺。這個時期除了表演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外,更多的是越南各民族的舞蹈家用民間素材自編自演的反映抗戰的舞蹈。為了配合軍事及政治鬥爭的需要,宣傳革命的歌舞蓬勃發展起來,各地的表演團體紛紛成立。總政文工團、中央人民文工團為了配合戰爭形勢,相繼創作了許多反映革命形勢,鼓舞人心的舞蹈作品。例如,獨舞《太陽羽》,雙人舞《月亮下》、《希望之歌》,三人舞《壹個男人與兩個女人》,克姆族的《效爺鼓》、群舞《花瓣開了》等,這些舞蹈風格健朗、充滿勃勃朝氣,傳揚了抗戰精神,激勵越南軍民團結壹心,***同抗戰,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民間舞已從原來的民俗性、自娛性的舞蹈轉化為革命文藝運動的組成部分,革命歌舞真實地反映了抗戰鬥爭及現實生活中的新事物,對鼓舞軍民,增強戰鬥力,團結廣大群眾,提高抗戰必勝的信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65年初,為第四聯區前線服務的第—個創作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其中包括翠瓊、孟雄、英雄創作的《相會在炮位上》,馮雁創作的《持長槍的民兵夫婦》,陳明創作的《肩背槍手撒網》,明進創作的《故鄉的天》等作品。滿懷愛國熱忱的著名舞蹈家黎清娥編創的歌舞劇《義靜烈火》,在祖國危難的時刻提高了民族的自信心,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在動員民眾團結抗戰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舞蹈家周翠文的作品《點炮舞》、《摘野菜姑娘》、《撿草仔》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將勞動人民淳樸、樂觀的面貌以舞蹈的形式展現在舞臺上。越南舞蹈家阮孟雄前往中國西藏采風,被中國邊防軍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創作出了反映西藏士兵在艱苦樸素的環境下保衛國家,堅守邊疆的經典作品——《西藏士兵舞》,表現了西藏士兵勇敢、堅定的大無畏精神。這些舞蹈作品帶著質樸的氣息,融合了革命精神,在那個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越南的革命文藝史寫下了光輝的壹頁。抗戰時期舞蹈發展的最大特點是壹邊工作壹邊學習壹邊抗戰,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是西原藝術團的人民藝術家丁氏春臘,她的代表作《埃德姑娘》、《西原鼓》、《敬酒》、《歡新家》都帶著純正的西原舞蹈風格,表現出壹種對勝利的自豪、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建設越南社會主義***和國的堅定信念與決心。

越南的民間舞蹈逐漸呈現出與現代舞相結合的趨勢,越南的舞蹈既有民間舞的熱情又有現代舞的自由、灑脫,既能反映越南的民俗文化又能借鑒西方現代舞的訓練和表現手法,反映越南現代社會中的矛盾和人們的心理。

民間舞

  • 上一篇:貼年畫的來歷故事縮寫
  • 下一篇:遼寧中野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