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過年有哪些傳統項目

過年有哪些傳統項目

■臘月冬至過後,進入農歷十二月,俗稱臘月,臘月初八要吃臘八粥,臘八粥用糯米、紅豆、桂圓、棗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混煮成甜稀飯,據說臘八粥源於印度,佛祖釋迦牟尼獨坐菩提樹下苦行六年後,終於在臘月八日之夜悟道成佛,後人為了不忘祂成道前的苦難,於臘月八日吃。

尾牙(農歷十二月十六日)

送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間鑒察人們言行善惡的竈神與其它諸神,壹年壹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稟報人間善惡的重要日子,以定來年人們的吉兇禍福。

▲竈神粥以做紀念。過了臘八也開始做年終大掃除的工作。臘月十六是尾牙,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當天宴請員工,過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員工,只要把白斬雞的雞頭對準那位員工,就心照不宣了。這天應節食物是「刈包」。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竈神,傳說竈神是天上派來住在每戶人家的,年底會返天報告該家壹年善惡,由天帝分別給予吉兇,人們為了讓竈神說好話,就用豐盛的祭品賄賂他,黏住他的嘴,不讓祂打小報告。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遠遊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過團圓夜,圍爐吃年夜飯,年夜飯裏最不可少的是壹條大魚,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年夜飯吃完,家中最大的長輩坐在正廳,小輩依次拜年,拜年時發給壓歲錢,通常發完壓歲錢,壹般人家就準許開場賭小錢了,不管賭不賭錢,壹般都要守歲,守到夜裏十二點,鞭炮壹放,新的壹年正式開始。還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廟宇祭拜準備「搶頭香」。

■初壹根據幹支來定開正時刻,壹到時刻就鳴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並燒金紙壹同祭拜,天亮時,把春聯貼在門上,點蠟燭和燒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祭祖柑、飯、發粿、甜粿、雞鴨魚肉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後,全家壹同禮拜,此即開正或稱開春。又初壹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還可到所信仰的寺廟上供祭拜。另外,初壹乃壹年之始,為了能有個好彩頭,壹家人不能講不吉利的話、斥責、宣嘩、毆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準破壞東西,全家男女老幼均著新衣,或去給親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參加各種遊戲與賭博。

□初壹禁食菜湯和甜粿

初壹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葷也不煮,把前天的飯菜蒸來吃,不喝菜湯,只能飲冰砂糖茶,臺灣人認為如果喝菜湯,出外旅行會遇大雨,有的人初壹到初三都過這樣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鍋中煎,臺灣有句俗諺雲:「煎赤赤赤」,赤有貧的意思。

□家中垃圾的處理

初壹到初五這幾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門外丟,要集合在壹起,這是認為把家中的東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帶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裏。

■初二出嫁的女兒本來哪壹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壹回娘家會導致娘家貧窮,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壹說,初二回娘家是壹種硬性規定的社會規範,因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擔心女子嫁出去後,遇到惡婆婆,可能壹輩子都不準她回家,故有此習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們攜帶壹些禮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後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紅包給他們,而這些長輩也要分贈紅包給女兒帶回來的孫子。如果家中有弟妹,當然有要分贈紅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滿壹片喜氣與熱鬧。

■初三▲老鼠嫁女(陜北高原剪紙藝術)

正月初三俗信為赤狗日,「赤」字的臺語發音和赤貧的赤字相同,為兇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據民間另壹傳說,初三晚上為老鼠的結婚日,在這壹天的半夜要避免點燈,每個人都要早點入睡,灑壹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壹年的收成與老鼠***享。早期農夫並相信這壹天與老鼠結緣可因此減少鼠害造成的損失。

■初四接神日(農歷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至正月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升天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於正月初四再度下凡。俗諺雲:「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鐘左右,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據說臘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這段期間,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邏,監視壹切事物然後上奏天神。

■初五迎財神(開張)

因為這天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獲得吉祥如意,也期望來年生意更為興旺,財源廣進。 正月初五壹般都是商人開始營業,迎接財神,稱為開市或開張。先選吉祥的時辰,把大門打開並燃放鞭炮。另以牲禮供拜「關老爺」,關老爺被商人稱為財神爺。初五隔開即是壹個過年的段落,從開正以來的新春假期壹般至年初五告壹段落,壹切恢復正常。

■初六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間灌溉作物,是開始工作的日子。現在雖然不必再挹肥了,不過工商業還是在今天開工,這是壹種傳統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巖祖師的生日,在這壹天,各祖師廟都要張燈結彩準備牲禮或演戲來祭祀。

■初七正月壹日為雞日,二日為狗日,三日為豬日,四日為羊日,五日為牛日,六日為馬日,七日為人日,八日為谷日。傳說造物者在今日創造人類,人日以七種菜為羹,日本為了驅逐邪氣和疾病,學習中國在正月七日食七種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來,只是臺灣現在已沒有這種風氣了。

■初九天公生(農歷正月初九)

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臺語稱為天公生。玉皇大帝在佛教稱為「帝釋」,道教稱「元始天尊」,儒家稱為「昊天上帝」,民間信仰叫「天公」,認為是萬物的創使者,最偉大的神。半夜十二點到淩晨四點舉行祭典。祭拜時焚燒天金,天金俗稱太極金,為極高貴的金紙,是祭拜天公與三界公時所用的。

■十五元宵節(上元)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古代是延續農歷過年的熱鬧氣氛的節日,因此又有「小過年」之稱。

拜天官大地(農歷正月十五)

由於天官大帝地位與天公壹樣尊崇,所以祭拜方式與所準備的供品皆與祭拜天公生時相似。

正月十五為上元,又稱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誕生日,天官大帝為三官大帝之壹,三官大帝指上元賜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團圓吃湯圓,表示新年假期已過。湯圓也稱元宵,壹般店裏因為數量龐大,通常是用搖的,叫搖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燈謎的活動,這是古臺灣高尚遊戲的壹種,盛行於學者和學生間,現在則流行於各地。除了猜燈謎,還有迎花燈的活動▲花燈早年農業社會鬧元宵的活動有偷蔥,古時人慣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因此未婚少女已於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種得蔥或菜為吉兆。其它傳統活動還有穿燈腳、聽香等。

  • 上一篇:跆拳道的發展
  • 下一篇:適合年輕人的黃金手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