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又出現了壹位門神鐘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們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節將鐘馗圖像貼在門上,用來驅邪辟鬼。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天師鐘馗之像,或繪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崇惡。”其形象是豹頭虬髯,目如環,鼻如鉤,耳如鐘,頭戴烏紗帽,腳著黑朝鞋,身穿大紅袍,右手執劍,左手捉鬼,怒目而視,壹副威風凜凜,正氣凜然的模樣。據說他捉鬼的本領及威望要比神蒂、郁壘高得多。至於其來歷,據《補筆談》卷三、《天中記》卷四、《歷代神仙通鑒》卷壹四等書記載,鐘馗原來是陜西終南山人,少時即才華出眾,唐武德(618— 627年)中赴長安參加武舉考試,僅因為相貌醜陋沒有中舉,於是惱羞成怒撞死在殿階上,唐高祖聽說後特別賜給紅官袍予以安葬。後來唐玄宗偶患脾病,請了許多醫生救牿,效果不佳,宮廷上上下下都很著急。壹天晚上唐玄宗睡著後,忽然夢見壹小鬼偷竊宮中財物沿著殿墻邊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見壹位相貌魁偉的大丈夫跑上殿來,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問他是什麽人時,他回答說是“武舉不中進士鐘馗”。唐玄宗醒來後,第二天病就好了,於是請來畫匠吳道子將鐘馗的像畫了下來,所畫之像與玄宗夢中所見壹模壹樣,玄宗大悅,將之掛於宮門之上,作為門神。後來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常將鐘馗視作祛惡逐鬼的判官,於是鐘馗便成了道教驅鬼捉鬼的神將。
此外,鐘馗在民間亦廣為流傳,民間流傳有鐘馗嫁妹、鐘馗捉鬼、鐘馗夜獵的故事。
秦瓊、尉遲恭是門神中的武門神,大約元代以後,才祀之為門神,然二人確為唐人。據明《正統道藏》中的《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及《歷代神仙通鑒》等記載,二門神為唐代秦瓊(秦叔寶)、(尉遲恭尉遲敬德)二將軍。相傳唐太宗身體不太好,寢宮門外有惡鬼耶魅號叫,六院三宮,夜無寧日。於是太宗將全部情況告訴眾大臣,秦叔寶上奏說:“臣平生殺人如摧枯,積屍如聚蟻,何懼小鬼乎!願同敬德戎裝以伺。”太宗準奏,夜晚讓二人立於宮門兩側,壹夜果然平安無事。太宗嘉獎二人後,覺得整夜讓二人守於宮門,實在辛苦,於是命畫工畫二人像,全裝怒發,手執玉斧,腰帶鞭練弓箭,壹如平時,懸掛在兩扇宮門上,從此耶祟得以平息。直到元代人們才沿襲這種做法,奉二人為門神。此前曾有過類似的記載,不過均未說明是此二人,如南宋佚名氏《楓窗小櫝》曰:“靖康以前,汴中家戶門神多番樣,戴虎頭盔,而王公之門,至以渾金飾之。”宋趙與時《賓退錄》雲:“除夕用鎮殿將軍二人,甲胄裝。”直到明清以後,書中記載才明確為秦瓊尉遲恭二人,如清顧祿《清嘉錄·門神》中雲:“夜分易門神。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彩印於紙,小戶貼之。”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今世惜相沿,正月元旦,或畫文臣,或書神蒂郁壘,或畫武將,以為唐太宗寢疾,令尉遲恭秦瓊守門,疾連愈。”另據今人張振華常華《中國歲時節令禮俗》記載:“貼門神,歷史悠久園地方不同,時代不同貼用的也不同。北京多用白臉兒的秦叔寶和黑臉兒的尉遲敬德。至今仍有住戶這樣做,以祈人安年豐。”表明二神從受祀岍,至今仍然被人們所祀奉。
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門既為其壹,周代祭五祀於宮「門」- 每日每時必經之處, 自然加以重視,祭祀對於門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傳為天神,奉黃帝之命統轄人間鬼怪。故逢農歷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兩神置大門兩邊,以禦鬼怪,消災難。後畫兩神像於門上。逐為門神。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壘。
門神在漢朝時有三位,壹位是成慶,另二位是神茶及郁壘。至唐太宗時,命畫工畫秦叔寶、尉遲恭二形象於宮掖左右,永為門神,而民間取為鎮邪之用。見《談征引風俗通》。宋元之後,民間的門神更是變化,多得不可勝數。其中較為流傳有秦叔寶和尉遲恭,溫硚,嶽飛,趙雲,孫矉,龐涓等古代忠臣名將為代表。武將戰績顯赫,更能鎮鬼驅邪,無法越過門欄,家戶更加安全。 也有天官(喜神)、劉海(小財神)等。
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壹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餵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壹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萘,右郁壘,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茶、郁壘,而是古代的壹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於:徑河龍王為了和壹個算蔔先生打賭,結果犯廠夭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征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征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征下著下著,打了壹個脯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貴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壹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在今天潮汕壹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茶、郁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壹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壹位手執鋼鞭,另壹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唐太宗怎麽讓秦瓊和尉遲恭成了門神?
全國各地民宅多有門神,北京作為首善文化之區則為更甚。門神是我國,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壹,其歷史之久,流傳之廣,種類之多在民間諸神中是最為突出的。僅將北京舊時傲立於千家萬戶大門上的門神書錄於後。
新春伊始,第壹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壹新。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壹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餵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壹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萘,右郁壟,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茶、郁 壟,而是古代的壹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於:徑河龍王為了和壹個算蔔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征為監斬官。徑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征與之對奕。沒想到魏征下著下著,打了壹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壹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在今天潮汕壹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茶、郁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壹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壹位手執鋼鞭,另壹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壹、捉鬼門神門神多為神荼和郁壘,金雞和老虎。傳說桃郁都山有大桃樹,盤屈3000裏。上有金雞,下有二神,壹名郁,壹名壘,並執葦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屬。乃將旦,日照金雞,雞則大鳴。於是天下眾雞悉從而鳴,金雞飛下,食諸惡鬼,鬼畏懼金雞,皆走之,天下遂安。更有說者,郁壘二神捉到鬼後,縛以葦索,執以飴虎。北京人舊時在臘月二十三日後,便貼門神、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上,門左右置 二燈,象征虎眼,以祛不祥、鎮邪驅鬼。
二、祈福門神 這種門神並非門戶的保護者,專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為賜福天官。也有劉海戲金蟾,招財童子小財神。供奉、張貼者的家庭多為商界人物,希望從祈福門神那兒得到功名利祿、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皆取其各、以迎祥祉。
三、 道界門神 北京民宅多不張貼,但在京道觀中有之,山門兩大神,左為青龍孟章神君,右為白虎監兵神君。
四、 武將門神武將門神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為了鎮住惡魔或災星從大門外進入,故所供的門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爪、鐺棍槊棒、拐子、流星等。北京居民院門口的武將門神多為唐代名將秦瓊與尉遲恭。秦瓊又名秦叔寶,山東歷城人,武藝高強,人稱:賽專諸,似孟嘗,神拳太保,雙鐧大將,鐧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尉遲恭,隋唐大將,武藝高強,日占三城,夜奪八寨,功累封鄂國公。秦、尉遲二將幫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後,被封為開國元勛為什麽會充當民間的門神呢?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崗、掃竇建德、鎮杜伏威等起義軍,其間殺人無數。既位後,身體極差,夜間夢寐不寧,多做惡夢,常見崇魔在寢殿內外拋磚扔瓦,鬼魅呼叫,使前後殿宇,36宮,72院夜無寧靜,李世民懼之,告訴群臣,然宮內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僅唐太宗李世民壹君有感而日夜恐懼。月余後,太宗終受不住惡鬼的折磨,召眾將群臣商議。眾將提出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門於宮門兩旁。是夜,果然無事,太宗和朝廷上下文武官員齊聲喝彩。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瓊,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制二將之戎裝像,怒目發威,手持鞭鐧,懸掛於宮門兩旁。此後邪崇全消。後世沿襲此法,遂將二將永做門神而使他們在民間得以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強、貧富皆愛的門神,至今長盛不衰。
秦瓊與尉遲恭二門神的神像在北京的民宅中,其樣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式、有貫甲式、有步戰、有騎馬、有舞單鞭雙鐧、有執金爪,但絕無手持弓箭之象。持弓箭的門神只有大唐開國元勛神箭手謝映登和金蘭之友溫侯後裔王伯當二神像。宗末明初,又出現梁山伯好漢小溫侯呂方和賽仁貴郭盛。
因為門聯與門神都貼在門之左右,於是在秦瓊與尉遲恭兩位門神的左右,添上了壹副對聯:“昔為開國將,今作鎮宅神”,因以歌頌這對大唐開國元勛和人們喜愛供奉的門神。
明清至民國期間的武將門神在全國各地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門神在人物上是有區別的。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門神為三國時期蜀國的趙雲和馬超。河北人供奉的門神是馬超,馬岱哥倆,冀西北則供奉薛仁貴和蓋蘇。陜西人供奉孫臏和龐涓,黃三太和楊香武。而漢中壹帶張貼的多是孟良,焦贊這兩條莽漢子。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瓊,尉遲恭外,還有《水滸傳》裏的解珍、解寶、呂方、郭盛。因為北京的院落較大,占地面積往往延至後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裏,還有壹種專貼在後門的門神。不過北京民居的後門門神只貼壹位,為什麽呢?因為後門壹般多為單扇門。貼誰呢?多為捉鬼神鐘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鐘馗是捉鬼神,可謂人人皆知,而魏征之所以成為後門門神也有文字記載。小說《西遊記》中說:唐丞相魏征斬了涇河老龍王之後,老龍王的鬼魂自覺委屈,便每夜進入內宮找唐太宗李世民索命。無奈宮門外有秦瓊,尉遲恭二將把守,老龍王冤魂自不敢從雙鐧雙鞭下走過,便轉至皇宮的後宰門,砸磚碎瓦。由於秦瓊和尉遲恭已在前門,故丞相魏征只好親自持誅龍寶劍夜守後宰門,時間壹長,老龍王的冤魂漸漸地衰落下去,魏征手中那把誅龍寶劍便不再呈高揚之狀而垂立壹側了。魏征在隋唐演義中本是壹文臣,最早在潞城縣二賢莊三清觀內當道長,後被民間奉為門神後,其像也仗劍怒目,壹派英武氣概。
因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數朝的政治、文化、商業中心,所以全國各地的文人、商賈、官宦、旅遊者紛紛來到北京,與他們的同時,他們家鄉的門神也隨至而到,以神佑他們平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門上,各地門神應有盡有。如:燃燈道人、趙公明,東漢的姚期、馬武,抗金英雄嶽飛、韓世忠,最可愛的是京北密雲壹帶供奉的門神竟是夫妻二人-楊宗保與穆桂英。總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貼的門神多取自中國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漢,這些武藝出眾、仗義疏財、精忠報國的英雄,婦孺皆知,影響面廣,備受民間的崇拜。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門神是壹個引人註目的文化現象。
世上本來沒有神,所謂神都是由人們對所敬仰的歷史人物,或對古代傳說中的神話人物,神化了的原故。門神的來歷,大致也是如此。
我國舊俗,門上貼的神像初為鐘馗、神荼、郁壘。古傳此神長相兇惡,能持械鎮妖,保護門庭。到了唐代,便以秦瓊和尉遲恭畫像作為門神,也有的敬溫、嶽二元帥。
到明清時代,人們迷信,以為逢“武”都可避邪,就把古來歷代武將,均列為門神畫像了。如蕭何與韓信、關羽與張飛、程咬金與史大奈、魯智深與李逵、武松與林沖、鄭成功與戚繼光……,均對對相印,貼上門去。
門神,在民間是受到廣泛信仰的。但是對於門神的理解,則是五花八門。有的說是鐘馗,有的說是神荼、郁壘,有的說是泰瓊、尉遲恭,有的說是溫、嶽元帥等等。也有的幹脆說門神就是門神,單畫勇士於門即可,不必實有其人。其實我們根據時代的不同,功用的差別,對這些五花八門的神,做壹番具體分析,門神的具體面貌,是可以搞清楚的。
古代祀典中本有五祀(又說有七祀),所祀的都是小神。究其本源,乃原始的自然崇拜。原始的崇拜,認為凡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都有神在。五祀所奉供的,都是對人們居處、出入、飲食有用的事物,故祭之以亂報德。這是門神觀念的最早來源。有的說門神陰氣之神,或謂其居人間司察小過,以做譴告,則是門神職能社會化以後的事了。這種觀念漢晉時較為流行。《玉燭寶典》及《荊楚發時記》等古書記載,尚是這種信仰的遺風。以後五祀僅作為國家祀典中的壹部分儀式,民間所信仰的門神、竈神等,已與其原始形態風馬牛不相及了。
古代門神的另壹種職能,是驅鬼避邪,保障國家平安。這種門神,據說始於神荼、郁壘的稱呼,有種種說法,我們且沿用習慣的說法,仍稱之為神茶、郁壘。他們本是神話人物,漢代民間頗為流行,認為他們有捉魄力的神通。因為他們平時在度塑山大桃樹下,所以人們於除夕時,懸掛挑人、葦索(二神用縛鬼),門上畫二神和虎(二神執鬼以食虎)的形象,用此方法來驅鬼辟邪。
這種風俗以後均化為懸挑符驅邪,守衛房門的責任,自唐以後,逐漸移交給鐘馗和武士門神。但宮廷、貴族家庭沿用除夕懸掛神荼、郁壘像的習俗,壹直到清代。而民間武士的畫像上,也常標有神荼、郁壘的名字,少數地方的人們,甚至不貼流行門神的肖像,而在門上書神荼、郁壘的名字,顯示出傳統觀念的深遠影響。
鐘馗捉鬼的故事,在中國民間赫赫有名。中國民間自有在門戶懸掛神怪之物,恐嚇妖魔,驅鬼辟邪的習俗,神荼、郁壘由於會捉鬼餵虎,而被奉為門神,就是壹例。又如《夢溪筆談》卷二十五:“關中無螃蟹。元豐中,予在陜西,聞秦川人家,收得壹千蟹,士人飾其形狀,以為怪物,每人家的病虐者,則借去掛門戶,往往遂瘥。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也。”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造神的心理。直至唐玄宗時形貌猙獰古怪、能劈吃小鬼的鐘馗問世以後,迅速在民間廣為流傳,不久人們就繪其像,貼於門上,壁上。取代了神荼、郁壘門神地位。明淩支翰《題鐘馗圖》:“終南進士倔然起,帶來藍袍靴露趾。手掣硬黃書壹紙,若曰上帝賜爾祉。……頤指守門荼與壘,青放狐貍九尾。”
前人對鐘馗的來歷,曾作過詳細的考證。中國古代曾稱壹種棒槌為終葵。古人在舉行驅疫逐鬼的大儺儀式時,總要揮舞終葵。久而久之,它成為驅鬼的象征,從而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辟邪的神通。自魏晉以至隋唐,常以鐘(與終音同)葵為名、字,如北魏堯暄本名鐘葵,字辟邪。葵或作馗,亦同音字。唐代文人有作遊戲文章之習,遂有虛構的鐘馗故事出現(這個故事見於《唐逸史》、《補筆談》。故事雖然出於虛構――以鐘馗唐初落弟舉子,開元中在夢中唐玄宗捉鬼。但鐘馗為捉鬼圖的流行,確在玄宗世,而且相傳為吳道子所作。從此這個故事,不脛而走,從宮禁到民間廣為流傳。道教也稱為它祛邪判官,說它和八仙之壹的張果老,是混沌初分時黑白二蝙蝠所化。(《歷代神仙通鑒》)自唐末以來,多於除夕夜懸鐘馗像於門。但近代,有的地方改在五月初五端午節,且常懸於堂屋中,門神則多半改用武士畫像了。
門神像畫武士,或出於小說家言。然據《漢書》,西漢時已有圖繪勇士於殿門的作法,但不能確定其作用是否與門神相當。不過漢代的壁畫、門畫,往往既有裝飾意義,也有神化和迷信意義。到了宋代,除了神荼、郁壘、鐘馗之外,也常有畫武士為門神的。如《楓窗小牘》等,說宋靖康以前,汴中門神從番樣,戴虎頭盔。《賓退錄》也說除夕用鎮康將軍二人,甲胄裝。《夷堅誌》所類似這樣。惟當時所畫公象武士,並未以人實之。元明以後,始出現秦、尉遲二將軍,溫、嶽二元帥等稱呼。
武士門神中,在近代流傳最廣的是秦瓊、尉遲恭二位名將。關於他們充當門神的故事,始見於《西遊記》。但《西遊記》中的許多事情皆源自元代、明初的話本和民間傳說。即如魏征夢斬涇河老龍王壹節,明初的《永樂大典》,所收話本已有類似描寫。
所以我們推測民間以秦、尉遲二將為門神的信仰的形式,當早於明代。近代的門神畫像,大多為這兩位將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載:門神乃是唐朝秦叔寶、尉遲敬德二將軍也。傳唐太宗不豫,寢門外拋磚弄瓦,鬼魅呼叫,三十六宮,七十二院夜不寧靜。太宗懼之,以告群臣。秦叔保出班奏曰:“臣平生殺人如剖瓜,積屍如聚蟻,何懼魍魎乎?願同敬德戎裝立門以伺。”太宗可其奏,夜裏無驚。太宗嘉之,謂二人守夜無眠,太守命畫工圖二人之形象全裝,手執玉斧,腰帶鞭練弓箭,怒發壹如平時,懸於宮掖之左右,邪崇以息。後世沿襲,遂永為門神。
有的地方門神,供奉溫、嶽二神。這種信仰主要流行於蘇州壹帶。嶽即指嶽飛,溫,有的說即指晉之溫嶠。有的說東嶽有溫將軍,也稱溫元帥,不知二者哪個為準。
青龍白虎神,還是壹種特殊的門神,專用於廟宇、道觀、山門。道觀本有以青龍白虎為護衛神的說法。
這些所謂門神人物,都是小說《孫寵演義》、《三國演義》、《說唐》、《水滸傳》、《封神演義》……中的重要人物,因而受到民間的崇信。由此也可以看到,小說對於民眾的心理影響。中國信仰的神,有不少是小說塑造出來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意識形態的變化,人們對於門神的要求,已不僅是辟邪免災,還希望從他們那裏獲得功名利祿等。至遲在明代,武士門神像上,已常添畫“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皆取美名,以迎祥址”。以後更取消門神的祛邪義務,專事祈福的,於是民間形成天官、狀元、福祿壽星、和合、財神等為門神的風氣。
解放後,人們科學意識增強,迷信意識淡薄,有些地方,便把劉胡蘭與趙壹曼、董存瑞與黃繼光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戰鬥英雄、民族英雄的畫像、逢年過節,貼在大門上。這樣以來,門神便不為門神,而演變為門畫兒了。
如今,門畫兒的張貼內容,更為廣泛。如彩繪福壽圖、五谷豐登圖,六畜興旺圖、工農建設圖、兒童歡樂圖、火箭騰空圖、十帥躍馬圖、擁政愛民圖、軍民聯歡圖等。
現在過春節,在民戶大門,還有不少張貼神荼、郁壘,秦瓊與尉遲恭門神像和歷代武將畫像的,但與古時相比,其意義截然不同了,古貼門像,為敬神、拜佛、求福祈禱平安。今貼門像,表達的是對平安、幸福的向往與追求。
第壹個以武將為體材的門神是直接印在門上的。那是西漢時代,壹位王爺患病,想快些好,命人在殿門上畫了壹位勇士像,勇士的名字叫成慶。意思是籍武士的威風,驅走病魔,可是民間對他並不了解,老百姓便從熟知的古老神話中選擇並確定自己的門神---兩位上受黃帝信任,下對惡魔毫不留情的勇士,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郁壘,左門扇上畫神荼,右門扇上畫郁壘,他們身披鎧甲,手持青銅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