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邏輯學發展史

邏輯學發展史

亞裏士多德有壹句名言:“求知是人之本性。”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悠然於心的快樂,是難與人道的快樂。

開始閱讀北大教授陳波的《邏輯學十五講》和《邏輯學是什麽》,學點邏輯知識,希望自己為人做事為文都有壹定的思維邏輯,而避免文科生所過多的感性。

歷史上的偉人常常可以成為校準我們航向的坐標和參照系。

公認的看法是,世界邏輯的發展有三大源流:肇始於古希臘的西方邏輯,以亞裏士多德的三段論為代表;中國先秦時期的邏輯,以名、辭、說、辯為主要內容,以《墨經》的邏輯學為主要代表;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其邏輯學理論也帶有佛學特色,以正理論和因明為主要內容,代表性人物有陳那、法稱等人。在唐代,印度因明隨佛教壹起傳入中國,有漢傳因明和藏傳因明之分。不過,在實際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先秦邏輯和古印度邏輯都有某種中斷,沒有進入世界邏輯發展的主流。唯有肇始於古希臘的西方邏輯有相對完整的歷史,它後來成為世界邏輯發展的主流,現代邏輯就是以它為基礎發展而來的。

著名邏輯史家波亨斯基(I.M.Bochenski,1902—1995)曾這樣描繪西方邏輯發展的總圖景:在西方邏輯史上出現過三個高峰,每壹個都是較短暫的,由長時期的衰落間隔開來。第壹個高峰出現於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這個時期的輝煌成就是亞裏士多德邏輯與斯多亞邏輯;第二個高峰出現於12世紀至14世紀,即中世紀邏輯的鼎盛期,此時期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第三個高峰是從19世紀晚期開始的數理邏輯時期。

這些人的工作奠定和塑造了西方邏輯發展到今天的形象。

代表人物:亞裏士多德,邏輯之父,古希臘邏輯的代表;培根和密爾,近代歸納邏輯的代表;萊布尼茨、弗雷格、羅素、哥德爾和克裏普克,現代符號邏輯的代表。唯有中世紀邏輯學家以群像的形式出現。

  • 上一篇:過年四年級作文300字
  • 下一篇:重慶哪裏的火鍋好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