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

zōu jì fěng qí wáng nà jiàn

選自《戰國策》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註釋

①、鄒忌:《史記》作騶忌,齊人。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後又事宣王。修:長。八尺:戰國時各國尺度不壹,從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約相當於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壹。 ②、形貌昳麗:容貌光艷美麗。昳:通“佚”,美。 ③、朝:早晨。服:動詞,穿戴。 ④、窺鏡:照鏡子。⑤、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美。孰,疑問代詞, 誰,哪壹個。徐公,人名。 ⑥、君美甚:妳美得很。 ⑦、及:趕上,比上。 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⑨、復:又。 ⑩、旦日:明日。 ⑾、與坐:與之坐,陪客人坐。介詞“與”的後面省略賓語“之”。 ⑿、孰視之:仔細地察看他。孰,同“熟”shu 4聲 ,仔細。之,指,徐公。 ⒀、弗如遠甚:不如徐公,差得很遠。 ⒁、暮寢而思之:夜晚睡在床上思考它。暮,夜晚。寢,睡下。之,代詞,指妻、妾、客“美我”壹事。 (15)之:助詞。美我:贊美我。美,用作動詞。 (16)私:動詞,偏愛。 (17)誠:確實。 (18)皆以美於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動詞,以為。 “以”下省去“我”。 (19)方千裏:周圍千裏。 (20)宮婦左右:指宮內的婦人、姬妾以及左右侍從的人。莫:沒有誰。 (21)四境之內:全國範圍內(的人)。 (22)王之蔽:王所受的蒙蔽。甚:厲害。 (2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能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面刺,當面指責。過,過錯。者,代詞,相當於“……的人”。 (24)能譏於市朝:能在公***場所諷刺(我的過失)。譏,諷刺。市朝,指人眾會集的地方。 (25)聞寡人之耳者:傳聞到我耳朵裏的。 (26)門庭若市:宮門和庭院裏人擠得象集市壹樣。 (27)時時:隔壹些時候。間:間或,偶然。進:進諫。 (28)期(jī)年:壹整年。 (29)雖欲言無可進者:雖然想說也沒有什麽可以進諫的了。 (30)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勝敵國。意指國內修明政治,不必用軍事力量就可以使敵國畏服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壹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裏比得上妳呀!”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妳漂亮啊。”又過了壹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復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麽。”

於是,鄒忌上朝廷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壹千多裏,城池有壹百二十座,王後、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壹定非常厲害的。”

威王說:“好!”於是就下了壹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口和院子裏象個鬧市;幾個月後,偶爾才有人進言規勸;壹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麽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別國。”

延展

《鄒忌諷齊王納諫》寫的是戰國初期齊威王接受其相鄒忌的勸諫而采納群言,終於使齊國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題思想是明確的,即要求統治者能聽取不同意見,而壹個人之所以能聽取不同意見,又在於他有自知之明。這是文章的重點。至於齊威王的政績,齊國大治的情況,以及“戰勝於朝廷”的具體經過,雖屬文中應有之義,卻並非作者命意的焦點所在,故僅僅壹表而過。

這壹主題思想顯然是《戰國策》的作者總結了封建社會初期統治階級在政權的得失方面的經驗教訓而得出的結論。從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於此。但更值得註意的是作者用以表達這壹主題思想的藝術手法。過去有人認為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是現實主義的,我不大同意。我以為,毋寧說它近於浪漫主義還更為確切些。因為文章本身固然對齊威王君臣不無美化之處,但也反映了作者對新興的封建統治階級寄以希望,這才用齊威王和鄒忌作為納諫和敢言的典型人物,並把他們理想化了。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義表現方法的思想基礎。

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可以用過去評論家的套語予以概括,即前壹半是“虛處實寫”,後壹半是“實處虛寫”。齊威王從不理朝政到勵精圖治,終於奠定了七雄之壹的齊國在東方的強大地位,是史實。他的接納忠言和改惡從善,也是有歷史依據的。鄒忌對齊威王敢於直言進諫,當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鄒忌本身,是否對他作為壹個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後又如此之虛懷若谷,從妻、妾、客的重重諂媚阿諛的包圍圈裏鉆了出來,並且敢於現身說法去規勸齊威王,則值得研究考慮。我以為,鄒忌的窺鏡自視,與城北徐公比美,以及妻、妾、客等向他獻媚,這種種細節都是虛構的,不是《戰國策》的作者就是鄒忌本人編造出來的。它的性質與《戰國策》中的“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故事基本壹樣,是寓言。所不同者,那些寓言是以童話或民間故事為題材;而鄒忌則是以自己為主人公,對齊威王現身說法,使人讀了更覺親切有感染力,如此而已。

如果按照正規的文章結構,這篇作品壹開頭應該這樣寫:鄒忌為齊威王相,入朝見威王,曰:“臣嘗朝服衣冠而窺鏡……”接著把他的故事敘述完畢,然後接下去再說“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那壹段。但果真如此寫,便索然寡味,毫無藝術特色。照目前的這種寫法,是作者故弄狡獪,把虛構的情節提到文章的開頭來敘述,儼然煞有介事。然後在敘述以後驟接“於是入朝見威王”那壹段,把正面意思交代清楚,既活潑生動又水到渠成,這就是所謂的“虛處實寫”。這是文學作品的藝術誇張,而非歷史的忠實記錄。如果我們了解《戰國策》的性質,知道它並非全部歷史實錄而羼有不少虛構成分,就比較容易體會出這篇文章的構思,也能接受我的這個設想了。

文章的後壹半寫齊威王的納諫經過,應該實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壹定的事實作為依據的。但作者卻把它過分誇大了。因為齊威王的為人即使再差勁,壹開始也不能全無是處,以致意見堆成山,使提出批評的人“門庭若市”。而在壹周年以後,即使他改惡遷善,也不能壹下子就達到聖賢的地步,使人們“雖欲言無可進者”。可見這不過是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極度誇張的手法,肯定納諫改過的好處無窮,讓封建統治者意識到這樣做的優越性和有效後果,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應該是個什麽樣子。至於齊威王的政績,作者並不想從正面詳加描述;只要把壹個統治者從諫如流的態度和方式淋漓盡致地寫出,這就已經達到了塑造理想人物和理想事件的目的,即使寫得讓人有點不相信也無妨。這就是所謂的“實處虛寫”。這樣,文章前後兩段做到了虛實相生,前面似實而實虛,後面似虛而有實,從而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也很別致,從頭至尾壹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於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又是三層。上、中、下賞,是三層;“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又是三層。這些都是比較容易識別的。再看,鄒忌自以為美於徐公這壹事件的發展在時間上是三層:“朝”、“旦日”、“明日”是也。鄒忌的思想轉變過程也是三層:“孰視之自以為不如”是第壹層,“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是第二層,然後到“暮寢而思之”是第三層,找出了矛盾的焦點。全部事態的發展也是三層:鄒忌現身說法進行諷諫是第壹層;齊威王“下令”廣泛征求意見是第二層,最後使鄰近的諸侯國都來入朝,“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是第三層。當然,作者這樣的寫法不見得全部都是有意的,但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啟發。總之,文章的結構層次很重要,沒有層次不行,層次太多也不行。壹般地說,總要註意到結構層次的對稱美,排比作用和遞進(即壹層比壹層深入)作用。本篇在這方面確有值得後人借鑒的地方。

此外,這篇文章在敘事進程中對語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見匠心。有的敘述,對話有重復有排比,有的變化就大壹些,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有詳有略,有重復處,也有小小變化處。總而言之,變中有不變,不變中又小有變化。壹味求變,變得無頭緒可尋,不合乎我們寫文章的民族傳統;但如果自始至終毫無變化,也會令人乏味。而本篇則恰到好處,既有變化,又令人有軌跡可尋。文章的技巧,就是靠這種地方的斟酌推敲。倘能對此加以變化運用,對提高寫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最後再重復壹次:如果有人認為鄒忌真是自以為美而壹天到晚總照鏡子,從而悟出了大道理,那的確是太天真了!

語言樸實,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是其特色之壹。這篇文章記敘了鄒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設喻,來勸告齊威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寫得十分生動。作者沒有用什麽華麗的詞藻,更沒有堆砌什麽形容詞,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作者為了表現鄒忌這樣壹個人物形象,使用了十分樸實的敘述和描寫。文章壹開頭,作者用“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十個字把鄒忌的形貌作了壹個簡括的介紹,接下去就寫他三問誰美的事實經過。這三問,作者用了幾句簡潔明了的話,寫出鄒忌每壹問時的不同心情,合情合理,真實可信。壹問其妻,是在“朝服衣冠,窺鏡”之後。夫妻之間,問壹問自己與別人到底誰漂亮這壹類話,原是十分自然的事。所以這壹問並無驚人之處,作者也無驚人之筆。再問其妾之前,添上了“不自信”三個字。這三個字添得極好,把鄒忌這個人頗有些“不偏聽偏信”的味道寫出來了。正由於這個“不自信”,才有了再問。所以這再問也非常自然,作者亦寫得自然。三問其客,特別交待了“客從外來,與坐談”。這壹交待,說明了客人與其妻、其妾的區別:妻妾朝夕與***,客者,“外來”者也。這壹交待就寫出了鄒忌為人論事的“認真”,進壹步證明了鄒忌的“不自信”。後面寫了鄒忌再壹次“窺鏡”而思其緣故,終於大悟,並以所悟勸誡威王的情況。按壹般寫法,到齊威王接受意見這裏,文章是可以有幾句贊美的話的。然而作者僅僅用了威王說的壹個字:“善。”接下去,就寫威王采取的行動及其效果,全用樸樸實實的記敘來表達,毫無嘩眾取寵之意,卻收到了發人深省的效果。這種樸實的文風,從我們今天的情況來看,著實是可取的。

語言形象,對話動作栩栩如生,是其特色之二。樸實的語言,能不能做到生動形象呢?這篇短文給了我們肯定的答復。這裏試對妻、妾、客的三句答話略加剖析,來說明這個問題。鄒忌提問之後,他們分別作了回答。他們的回答,話不多,意思也差不多,卻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點。他的妻子回答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妾回答時就沒有“君美甚”這三個字,僅僅剩下了“徐公何能及君也”這半句。而客人卻換了個說法,回答說:“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個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作者就抓住了這些細微的區別,來刻畫人物的形象。妻說話較為隨便,只要丈夫高興,怎麽說都可以。妾不敢不當妻的應聲蟲,還要盡量少說。而客畢竟是“外來”者,說話就較為謹慎,又要讓鄒忌高興,又要不讓人看出是阿諛奉承。妻偏愛他,妾有點兒怕他,客有求於他,這樣就決定了這三個人說的話總與事實偏頗;但由於三個人的地位、環境等因素的不同,這三者的偏頗又各不相同。三答三不同,三答三個人,這不正是作者語言的魔力嗎!

文章剪裁巧妙,當詳處以十當壹,當略處以壹當十,是其特色之三。全文三百四十三個字,作者用了二百四十八個字來寫鄒忌三問誰美和向王進諫這麽兩件大事,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可算是寫得詳詳細細。從“服衣冠,窺鏡,謂其妻”開始,到“復問其妾”、與客“坐談”並“問之”、“孰視”徐公、再“窺鏡”;到“暮寢而思之”,悟出道理,最後入朝進諫,壹***寫了鄒忌的十個動作。這壹連串的動作使人覺得鄒忌所以要進諫以及陳說的道理都比較可信。此後,作者用了不足壹百字的篇幅來寫齊威王的反映及效果,與前相較,這壹段是簡略的。然而這簡略的壹段之中,卻仍有詳略。作者寫齊威王的態度很簡括,只用了壹個字;接著卻詳詳細細地寫出了齊威王發布的命令的內容,不厭其煩地列出了“上賞、中賞、下賞”三等獎的評選標準,並且寫出了“群臣進諫”、修明政治帶來的燕、趙、韓、魏“皆朝於齊”的結果。這壹略壹詳,實在恰到好處。寫了後者,前面齊威王說的那壹個“善”字就抵得了壹大段描寫。可見這壹詳壹略,實在是詳得具體生動,略得余味無窮。

  • 上一篇:適合小班幼兒的民間遊戲
  • 下一篇:采薇為什麽要寫棠棣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