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的二七廣場和著名的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有關。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
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罷工運動和“二七”烈士,繼承和發揚“二七”光榮革命鬥爭傳統,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當時場內建壹座15米高的木制紀念塔。1971年改修成現在的塔式。
“二七精神”內涵
1923年初春那場轟轟烈烈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所孕育出的中國工人鬥爭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二七精神。這種精神形成了壹股在隱忍中崛起的力量,讓這裏的人們,把鄭州從平平無奇的鄭縣,打造成正在飛速崛起的“國際鄭”。
新時代二七精神的內涵:“千裏同軌、萬眾壹心的團結精神;堅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頑強拼搏、勇為先鋒的鬥爭精神;忠誠為民,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龐倩華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二七精神的內涵也被註入新的時代內容,但是“聽黨話,跟黨走”的核心思想永遠不會改變。
但是,英雄的鐵路工人並沒有被嚇倒,他們繼續戰鬥著。“二七”大罷工的偉大鬥爭,沈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