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木旋玩具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它的題材內容、藝術形式都是為適應農村特點而產生的,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圖案設計上,多取材於神話、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艷麗、誇張傳神等特點。部分木旋玩具運用機械原理,玩具能運動,且有聲音伴隨,頗富情趣,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這些看似極普通平凡的木旋玩具,卻包含著古老的文化內涵,而於遊戲中寓意著護生和辟邪的作用。木旋玩具以長短不壹、粗細不等的木材為原料,其制作的過程是從“刮樹皮”開始的。刮樹皮就是用鐮刀把楊柳木的樹皮刮去。刮完樹皮後就把木材截成壹段壹段的,然後這些木材就可以用了。做木旋玩具的木材壹般是較粗點的樹枝。樹的主幹部分可以用來做家具,枝枝杈杈的樹枝,留著做不了東西,扔了又可惜,用來做木旋玩具正好。然後開始制毛坯,就是在旋床上先把木頭旋成各種毛坯,做不同的木旋玩具有不同的毛坯。如做棒棒人就分兩部分——身子和頭,做燕車部件就比較多了,車把是壹部分,車輪是壹部分,車板又是壹部分。毛坯做好後,就開始上顏色了。首先是“上粉子”,即在木頭表面塗壹層粉子,粉子是滑石粉跟水膠混合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上色的時候能比較均勻。打完底子後要晾幹,晾幹後才能再在上面上顏色。傳統的木旋玩具常用的顏色為桃紅、草綠、艷黃等艷麗的顏色。彩繪所用圖案壹般是由老壹輩藝人壹代代傳下來的,根據不同類型玩具繪以各種花卉、動物等適合紋樣。色彩和圖案都極具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上好顏色後,再放到太陽下晾幹,整個制作過程就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