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麓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麓,始建於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壹歐陽修命名。醉翁亭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亭園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臺,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
歷史沿革
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瑯琊山瑯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
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壹座小亭,歐陽修親為作記—《醉翁亭記》。從此,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遊樂飲酒,“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
背景淵源
醉翁亭位於當時的淮南滁州。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範仲淹的“慶歷新政”失敗後,歐陽修受牽連。歐陽修被以莫須有的“張甥案”貶知滁州。歐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對,怡然樂觀,為政之余,陶醉於“環滁皆山”的景色,常偕僚屬留連於瑯琊山中,與州民同樂而成為歷史佳話。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歐公的學術文章和道德人品,特於山中建亭為他的遊山助興。歐公以“醉翁”作為亭名,並由此創作出了《醉翁亭記》。
傳說典故
傳說歐陽修被貶滁州,特別喜愛瑯琊山的靈秀。公務之余常到山上玩賞,和黎民百姓同樂同遊。孩童喜聽他講的故事,山民愛向他傾訴憂愁。和尚常邀他彈琴下棋,學子常向他請教平仄對偶。壹天他同智仙和尚對弈,棋盤是壹塊巨大的石頭。觀戰的人圍了石頭壹圈,突然間都被大雨淋了個濕透。樵夫老舌快言快語,建議在此建個亭閣。智仙籌資快速建成,可惜壹時名稱沒有。這天歐公在此應酬,自稱“醉翁”顫顫悠悠。吩咐隨從拿來“四寶”,“醉翁亭”匾壹揮而就。爾後寫下《醉翁亭記》,抄貼滁城六大門樓。懇請城民幫助修改,在行刻碑立於亭右。樵夫老舌趕來建言:“開頭這山那山有點_嗦”。“雖然寫了不少山名,但仍有許多山頭被丟”。歐公拿來大筆壹劃,開頭壹段全部刪掉。添上“環滁皆山也”五個大字,言簡意賅山山都有。蘇軾猶恐碑淺難以傳世,特書新碑留於滁州。
研究價值
醉翁亭是滁州具有代表性的景觀,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深厚的人文底蘊、令人忌仰的飲公操守。以《醉翁亭記》和醉翁亭為中心形成的“醉翁文化”,是歐陽修留給滁州人民的精神遺產,已成為滁州文化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品牌文化和魅力文化。
醉翁亭具有歷史價值。從建築方面看,醉翁亭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的代表之壹。醉翁亭運用了中國傳統亭子的特點,只用幾根柱子支撐整個建築,方便通風納涼,也方便觀賞山中景色。不同的是,醉翁亭采用獨特的解構部署,柱子和屋頂之間采用反復設計校正的比例,使得它的采光較好。從景觀方面看,醉翁亭是瑯琊山上的點綴。醉翁亭使得瑯琊山上的自然景觀不再單調,而瑯琊山將醉翁亭映襯,使醉翁不僅僅是壹座孤往無言的建築。從歷史方面看,醉翁亭是四大名亭之壹,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當中的代表之壹,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心中的瑰寶,也是需要保護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