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鉆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不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後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夔州通判,並參王炎、範成大幕府,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後被劾去職,歸老山陰故鄉。他“身雜老農間”,為農民送醫送藥,與農民結下濃厚的情誼。1210年1月26日(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八十五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他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壹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鬥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他壹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壹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後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毛晉《放翁詞跋》說:“楊用修(慎)雲:‘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秦觀),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更似稼軒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為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遊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
陸遊是愛國主義詩派的壹個光輝代表。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他繼承並發摺了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在當時和後代的文壇上產生了深刻影響。
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本文選其詩十壹首:《遊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沈園二首》、《示兒》;其詞五首:《蔔算子》(驛外斷橋邊)、《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鵲橋仙》(茅檐人靜)、《釵頭鳳》(紅酥手);其文壹篇:《遊小孤山記》。
傳世名篇
遊山西村
題解
見《劍南詩稿》。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遊因極力支持抗戰派將領張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擠,自降興(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罷官歸鄉,居住在山陰鏡湖之三山村。這道詩就是作者於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時寫的。詩中記壹次鄰村之遊,描寫了山陰農村的美麗風光、熱鬧的節日氣氛以及農家的純樸好客,表達了作者對農家的深厚情誼。
原文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劍門道中遇微雨
題解
見《劍南詩稿》。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境》是入蜀孔道,又是歷史名勝,歷代詩人題詠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鄭(今陜西漢中)赴成都途經此地,即吟此詩。關於其詩索解,或認為作者終生誌在恢復,這時是從漢中前線調往後方成都擔任閑官,故詩裏抒發的是壯誌未酬的感慨,作者並非向往當個詩人,而是不甘心於只當個詩人,內涵深婉,意在言外。劍門,山名。
原文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舍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病起書懷
題解
見《劍南詩稿》。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時,遊在成都,被人攻訐而遭彈劾罷官,遂躬於田畝。春末夏秋之際,作者生病,雖生活愈加清貧,仍不忘恢復之意。於是病愈即寫《病起書懷》二,以表其矢誌不渝之愛國情。
原文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壹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關山月
題解
見《劍南詩稿》。作於淳熙四年(1177),時作者被彈劾罷官閑居成都,距宋、金達成“隆興和議”近十五年。詩中揭露“和戎詔下十五年”來將軍們“朱門沈沈按歌舞”的荒淫享樂,抒寫士兵們以死報國的“壯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憤,和“遺民忍死望恢復”的迫切願望,表達了作者對朝廷求和茍安政策的憤怒譴責。《關山月》,原為漢樂府《橫吹曲》篇名。
原文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沈沈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戌樓刁鬥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裏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士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夜泊水村
題解
此詩作於山陰奉祠,時作者已家居九年。山陰是江南水鄉,作者常乘小舟出遊近村的山水。此詩為即景之作。
原文
腰間羽箭久雕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壹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書 憤
題解
作於淳熙十三年(1186)春,時作者六十二歲,罷官閑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已達六年。詩中概括了作者壹生的抱負、經歷和壯誌難酬的悲憤。
原文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臨安春雨初霽
題解
見《劍南詩稿》。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嚴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到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見。此詩描寫作者暫客臨安時的閑散無聊生活,流露出對惡濁的官場生涯的厭倦和盼望早日歸家的心情。
原文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秋夜將曉出籬門
迎涼有感(其二)
題解
見《劍南詩稿》。紹熙三年(1192)初秋作於山陰(今浙江紹興)故裏。***二首,此其二。詩中抒發了對金人占領區大好河山和人民的深切懷念,流露出對無力收復失地的南宋統治集團的強烈不滿。
原文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題解
選自《劍南詩稿》。寫於紹熙三年(1192)十壹月陸遊退居家鄉山陰時所作,是年六十八歲。他壹生主張北伐,渴望統壹,雖屢受投降派的讒毀排擠,終矢誌不移。此詩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夢言誌的名作之壹。
原文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沈園(二首)
題解
據南宋周密《齊東野語》、陳鵠《者舊續聞》和劉克莊《後村詩話》載,遊二十歲與其表妹唐琬婚,然琬為陸母厭,只得改嫁,十多年後,遊與琬邂逅於沈園,***敘舊情。遊痛以作《釵頭鳳》詞,琬亦作同調之作,以訴其情。沈園會後,琬不久便離開人世。遊於莊元五年(1199),作二絕句以記之。沈園,故址在今浙江紹興禹跡寺南。
原文
(其壹)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壹泫然。
示 兒
題解
見《劍南詩稿》。作於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作者臨終前,是詩人的絕筆和遺囑。詩作集中體現了作者收復失地的終身抱負、統壹祖國的堅定信念和至死不泯的愛國深情。
原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蔔算子 詠梅
題解
陸遊壹生鐘情於梅花。他不但寫了壹百六十多首詠梅詩,還寫了四首詠梅詞,詞境大都托物言誌,是詩人品格的寫照。《蔔算子·詠梅》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壹首。
原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夜遊宮 記構寄師伯渾
題解
此詞選自《渭南文集》,系壹首記夢之作,而這夢境正是其生活的重現,詞中又繪寫了夢醒後的感慨,洋溢著慷慨昂揚的愛國激情,迸射出浪漫的火花。
原文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裏。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訴衷情
題解
這首詞是陸遊晚年的作品。這時詞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鄉山陰。但他壹日也沒忘記抗敵前線,報國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彌堅。
原文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戌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題解
選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壹度任南鄭(今陜西漢中)軍職,不久改調成都參議官,投閑置散,抱負難展,失意之極,因詠啼鵑以抒懷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環境冷落渲染淒涼氣氛,以鶯燕無聲反襯杜宇啼鳴,悲涼悉苦。《詞林紀事》引《詞統》雲:“去國離鄉之感,觸緒紛來,讀之令人於邑。”
原文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釵頭鳳
題解
這首詞大約是陸遊三十歲左右時的作品。據《齊東野語》記載,詞中描繪的是陸遊與唐琬的壹段愛情悲劇。
原文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壹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地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遊小孤山記
題解
選自《入蜀記》,壹作《過小孤山大孤山》,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壹日和八月二日的兩則日記。是時,遊被起用為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赴任。壹路沿長江逆流而上,歷盡兩岸奇山異景,因作《入蜀記》以記其勝。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東長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東南。
原文
八月壹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壹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鈀澤瑩潤,亦與他石迥異。又有壹石,不附山,傑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稱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罕松縣,有戌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然十裏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幹雲霄,已非它山可擬,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於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壹山之勝。舟地磯,雖無風,亦浪湧,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澎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
晚泊沙夾,距小孤壹裏。微雨。復以小艇遊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蒙,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發。萬立廟門,有迅鶻搏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支:“山有棲鶻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裏,忽風雲騰湧,急系攬。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境”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壹奇也。
江自湖口分壹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裏、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岸上赤而璧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壹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