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貢藝術是非遺。
熱貢藝術,青海省同仁市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熱貢藝術產生於13世紀的青海黃南藏族地區,並隨著隆務寺的興盛而發展。熱貢藝術主要指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繪畫造型藝術。熱貢藝術以藏傳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史詩等為主要內容,同時也包括壹些世俗化的內容。
2006年5月20日,熱貢藝術經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49。2009年,熱貢藝術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8年5月15日,熱貢藝術入選第壹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熱貢藝術發展歷史簡述
公元10世紀末至13世紀初,是整個藏傳佛教“後弘期”,是藏傳佛教美術的轉變期,也是熱貢藝術的發源時期。這壹時期,日漸民族化的藏傳佛教已經取得了廣泛信仰,因此,作為其形象說教的藏傳佛教美術,也開始自覺地從外來風格向符合本民族審美習慣的方向轉變。
轉變期的藏傳佛教美術遺存,比較豐富,以繪畫而論,如阿裏古格王國的《歷代贊普和王子世系像》壁畫,造型質樸,設色單純而穩重,呈現出濃厚的西藏高原的文化色彩。還有日喀則那當寺的《那當建廟喇嘛》《滾嘎吉澤喇嘛》等富於裝飾風味的唐卡。
熱貢藝術也發源於雪域文化的中心西藏地區,但主要是先後三方面淵源而來:壹是藏拉多的年智合尖措三兄弟在尼泊爾學畫後到安多熱貢定居傳播佛畫藝術;二是在4、5世紀時薩迦派智合那哇及其徒弟們在熱貢地區傳播佛畫藝術;三是1710年桑俄才培修建拉蔔楞寺時,他的曼唐派畫法傳入熱貢地區,所以源淵的不同使熱貢藝術的畫匠們有各自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