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戲敘事模式的形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壹、劇作家屬於飽讀詩書的文人,書生的戀愛婚姻理所當然成為他們關註的對象,書生的理想婚姻對象自然是佳人。
二、在“三綱五常大於天”的禮教社會,官宦階層的家長把“佳人”關在“墻內”“門中”,墻外的世界和家中的“後花園”都被視為壹種莫大的誘惑,是嚴禁踏足的地方。
三、“私會”“私定終身”“私奔”在“男女收授不親”的古代社會是小概率事件,其現實中其最終結果可能是悲劇的,也有可能是喜劇的,但對心中有情的作者和讀者來說,當然希望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四、對官宦階層的家長而言,他們極力維護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是為了讓家族能“功名奕世”“富貴傳流”,所以書生必須考中功名,私定的婚姻才能被家長承認,而“狀元”是科舉時代最高的功名。
五、對“未第書生”而言,“才”與“情”對“壹見鐘情”的佳人才有吸引力,但如果沒有功名,他在整個社會的眼中就是“窮酸惡醋”,而且沒有哪個佳人願意和他壹起喝壹輩子的西北風。
六、對“佳人”而言,聽憑父母選擇婚姻對象可能找不到“夢中情人”,“壹見鐘情”也未必“終成眷屬”,“妾本絲蘿,願托喬木”,能不能找到喬木,喬木會不會被別的絲蘿纏繞,都是古代佳人心中的痛。
結論:
其壹,不要只看到“才子佳人”“後花園”“墻頭馬上”“私定”“狀元”“大團圓”的字眼,更要註意“願天下有情的終成了眷屬”中的“有情”之可貴,“終成眷屬”之難得及“願”字之向往。因為稀少,所以可貴;因為難得,所以向往。
其二,不要用“將愛情置於功名之上”來評價元雜劇“才子佳人戲”的價值。無論才子或是佳人,會為了“情”或“欲”暫時忘卻“功名”和“禮教”,但“功名”必須追求,“禮教”終難掙脫,只有“功名”才能讓封建家長妥協,才能讓“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