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蘿蔔、大白菜壹度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並代替了糧食。家家戶戶都在腌制鹹菜,似乎只有逢年過節時才會“幾近無限量”地包頓餃子。偶爾有重要的客人,也會安排殺雞殺鴨招待。壹般的家庭中,女性仍然不上桌同客人壹道吃飯。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裏的長輩和男人們。
在上世紀50年代前,健康的標準是“只要求不生病”。20年後,這個標準似乎沒有什麽改變——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時代還沒有那麽多的糖尿病患者,最甜的烤紅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們偶爾才能享受的。這個時代的符號很相似:推開不同的門,每張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個房間的家具擺設是相似的,人們的穿戴是相似的,對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上世紀80年代:從溫飽走向小康
這個時代,從溫飽走向小康的中國人,餐桌上逐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盛。過去限量供應的大白菜,已經讓位於木耳、絲瓜、西紅柿、蘑菇和荷蘭豆。尤其到了中後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籃子中,壹年四季都可以裝滿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
從初期的糧油、副食品敞開供應,所有的票證都被逐出歷史舞臺時,預示著壹個新飲食時代的到來:以往逢年過節才端上餐桌的紅燒肉,已經慢慢開始增多。過去聞所未聞的三文魚和鱸魚,也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肴。每個人都有壹個明顯的感覺:生活水平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化。雖然如此,能夠明顯提高身體素質的牛奶,依然還是沒有在這個時代中普及。直到中期,全國實施了菜籃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包括在菜籃子工程裏統籌解決,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才徹底解決了副食供應緊張的局面。
上世紀80年代後期,粗糧食品逐漸從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細糧成為餐桌上的主角,而粗糧成了配角。壹些粗糧已經被淘汰,與此同時,野味和海鮮也逐漸開始出現在人們的飯桌上,各類蛇鼠,還有娃娃魚、穿山甲、果子貍等都紛紛出籠。那時候沒有禁止捕食這些山珍野味,因而人們都十分喜歡大啖那些美味的紅燒山珍野味。從這些菜肴中人們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經到來。
上世紀90年代:饕餮時代的來臨
從這個時代初期開始,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壹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億元人民幣,菜肴的種類和檔次也開始步入歷史頂峰期。在這個時代的餐桌上,尤以鮑魚最吸引眼球。自古以來,這道菜就是尊貴生活的象征。在各個朝代,吃鮑魚往往是豪門貴族、帝王將相才能擁有的幸福享受。盡管它的營養成分並不是最齊全的,但它給人的心理滿足卻非同壹般。就在這個“追逐心理滿足”的時代,有位美食家對鮑魚在中國內地受到熱烈歡迎的程度,壹針見血地指出:“美食與營養是有壹定距離的,在餐桌上,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營養。雞蛋有營養價值,但它不能代替人們對美食的感受。另外還有壹種文化的追求在內。”
已經消失的粗糧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睞,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為中國人飯桌上的新寵。與此同時,國人把牛奶從特種營養品的位置擺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國乳業於是開始高歌猛進,進入壹個超常發展時期。
隨著生活的富裕,中國菜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胃口。俄羅斯美食、法國大菜、意大利比薩、日本料理、韓國燒烤、美國麥當勞等紛紛進軍中國,中國人不出國門便能吃遍世界。這個時代的妳無論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種檔次和風味的餐廳與酒肆都隨處可見。隨之而來的惡果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肥胖癥患者人數持續攀升,於是,人們開始大規模地減肥。
21世紀:吃並選擇著
麻辣小龍蝦、香辣蟹、水煮魚都是這個時代的餐桌文化。但在本世紀初突如其來的壹場SARS,以及層出不窮的諸多“黑幕”曝光,讓很多都市人腹中的饞蟲都被殺死。人們開始呼應健康主題,回歸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被重視起來。調查顯示,當今壹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納入每日健康必備品。大批商家針對市場,及時推出各種自然綠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當然最重要的是,卡路裏含量很低。
牛奶的發展進入巔峰時期,純牛奶、脫脂牛奶、加鈣牛奶應有盡有,數不勝數。過去的人們喜歡買冷凍室大的電冰箱儲存雞鴨魚肉,現在也開始講究食用有營養的鮮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鮮的,糧食要吃當年的,雞鴨要吃現宰的,魚要吃歡蹦亂跳的。帶著露水的嫩黃瓜,空運來的鮮荔枝,放在餐桌上還活的蝦,葉子翠綠的鮮桃,人們在市場上挑剔的目光,越來越多地落在鮮貨上,而不是價格上。什麽食品有營養,什麽食品能防衰老,怎樣搭配能夠保持身體的酸堿平衡,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中國人的健康觀念在21世紀的初期,清醒而及時地邁上了壹個嶄新的臺階。但從科學的眼光來看,似乎做得還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