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精神體現如下:
1、開放性和包容性為兩者結合提供了前提基礎
開放性和包容性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品質。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壹個自我陶醉、自我封閉的體系。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解放思想,不斷根據認識的深化和實踐發展,用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來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這種特質是馬克思主義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大戰鬥力的根本原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來不是排外的、抱殘守缺的封閉文化,廣博的開放性和深邃的包容性,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在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儒、釋、道”三家為主的、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體系,壹直秉持“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發展理念。
開放性和包容性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結合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這種結合,壹方面馬克思主義以其真理力量極大激發了中華文化的活力,賡續千年的中華文化汲取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得以再度青春化;
另壹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無比豐厚的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有了可以落地生根、繁榮興盛的根基。這種結合表明,世界不同文明之間並非只有互相沖突這壹種選擇。
堅持開放性和包容性相統壹,摒棄“文明沖突論”,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同繪就壹幅美美與***的人類文明新畫卷,才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正確選擇。
2、實踐性和創新性為兩者結合註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實踐性和創新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固有品格,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核的普遍主張。馬克思主義不是束之高閣的理論,而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實踐、指導創新的有力武器。
恩格斯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不是教義,而是方法,不能把它當作現成的公式。認識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必須“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因地制宜、與時俱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離不開實踐與創新精神的貫穿與支撐。中華傳統文化主張“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壹。孔子的“訥於言,敏於行”“行勝於言”,荀子的“先行後知”,朱熹的“格物致知”,
都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實踐性。同時,中華傳統文化的“達變求新”的理念貫穿古今,“天工開物”的情懷作出了眾多技術發明創造,“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創新精神,推動了中華文明革故鼎新、歷久彌新。
實踐性與創新性的***性特質為兩者結合註入了強大動力。在結合中,壹方面,馬克思主義被賦予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鮮明的中華文化底色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深厚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
另壹方面,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彌補了中華文化科學性、邏輯性不足的問題,為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供了正確方向和方法指引,打通了中華文明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通道,兩者實現了優勢互補,***榮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