髑髏讀什麽音:dú lóu
漢語詞匯,意思是指死人的頭骨,出自《莊子·至樂》。髑髏壹詞最初來源於漢語詞語“骷髏”,但其原本指代的是殘缺的骨頭頭顱,也就是只剩下部分顱骨的遺骸。後來骷髏逐漸演變成了髑髏,意味著完整的頭骨普遍出現在死亡、恐怖等相關場合中。
在西方文化中,髑髏是死亡的象征,常常被用來裝飾萬聖節的場景,以及在各種恐怖電影和小說中出現。髑髏被認為搭配黑色、灰色等冷暗色調會極大增強它的恐怖感。在這些場景中,骷髏經常描繪為非常誇張的形象。
總是站在角落裏垂頭低眼,鐵銹般色彩的顏色顯得既驚悚又令人毛骨悚然。不過,髑髏在某些其他文化中的象征不同。例如,在墨西哥傳統文化中,“亡靈節”通常在每年的11月1日至2日期間舉辦,這個節日與鬼怪無關,表達的是紀念死去親屬的日子。
此時,髑髏通常被描繪成歡快、多姿多彩的形象,在熱鬧的環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佛教文化和壹些東亞文化中,骷髏象征的是轉生和無常。佛教認為,人們的靈魂在死後不會消失,而是被再次投入輪回,進入下壹個生命。
骷髏在這裏被視為生命與死亡交界處的短暫階段或者過渡性對象。很多藏傳佛教寺廟的殿堂身體,走廊也被裝飾上了不少的骷髏藝術品,兩側黃金鋪地,呈現出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動態和靜態。
總之,髑髏的象征意義在不同的文化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代表的圖案和形態也多樣化。無論如何,它從本質上來說始終是壹種關於死亡和生命時間的想象象征,在人類形而上學和文藝中皆占據著獨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