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就業形勢是指畢業生就業的大背景,既包括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供求情況,也包括行業發展情況。下面跟著我來看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吧!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前不久,教育部發布2017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預計將達到795萬,較2016年新增30萬,如下圖。過去三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成為全社會關註的熱門話題。
對於即將走入社會的795萬大學生來說,在就業環境不容樂觀和高校畢業生數量大幅增加的雙重壓力之下,如何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註定是個不小的挑戰。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
如下圖所示,大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高校畢業生按專業大類統計,42.09%的高校畢業生是工學類,接近半壁江山,其次是24.97%的高校畢業生是管理學類,11.80%的畢業生是經濟學類,這三類合計占有78.86%。畢業生人數最少的三個專業大類是軍事學、哲學、歷史學。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壹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麽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後就業大有裨益。
相對容易就業的專業,分布在壹些供需量不大的冷門專業,比如軍事類、醫學類、天文學類、藝術理論學等,其中尤其以醫學供需矛盾最為突出,在最容易就業的20個專業中,醫學類專業有10個之多,占據了半壁江山。從專業大類來分析畢業生就業難度指數,出乎預料的是,排在就業難度指數前三位的是經濟學類、管理學類、文學類,這三大類專業的畢業生都已經供過於求,就業相對困難。下面就三個話題來展開說明。
壹、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
先說說高校畢業生的集中就業去向,不外乎以下幾類。
⒈ 企業單位、外企、民營企業、獨資企業
此類通道和經濟增長高度相關,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能拉動上百萬人的就業,經濟的下行勢必會影響到此類通道的就業。我國處於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傳統行業面臨困境,第三產業、服務業成為崗位增長的支柱。
這壹通道是很多畢業生們的選擇,不過隨著經濟的下行,肯定會受影響。而且除了當年的畢業生外,逐年累計的未就業畢業生以及海龜等也是其中的競爭者。因為更多的影響因素是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所以在專業上會比較大的偏重,並不是所有專業都好就業。
此外,這其中還有很多企業會設定很多的門檻,985、211高校研究生、英語6級、戶口等等,都讓很多朋友望而卻步,雖然他們中不乏很多優秀者。當然了,相比較來說這壹通道自由競爭度更大,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和機遇。也是很多有激情的同學的選擇,算是最主要的壹條通道了。
⒉ 公務員、事業單位
2016年國考中,2.7萬個招錄名額***吸引了近140萬人報名。很多畢業生朋友看到這組數據,就被嚇得停下了腳步。其實妳仔細想想,這幾百個人裏面至少有50%的人是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去試壹下,這部分絕對是炮灰,可以忽略不計;至少有30%的人只是隨便復習壹下,沒有經過完整的訓練;至少有15%的人復習方法不對,最後剩下5%基礎較好,方法得當,復習全面的人,真正的決鬥也只在這幾個人裏面展開,還要除掉壹些心理素質不好的或者發揮不穩定的,所以真正準備了的基本上都會有所收獲的。
在公務員招考中,大量崗位招收本科畢業生,有些崗位並不限定專業。相對來說,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平公正,因此被譽為“玻璃房裏的考試”。參加國考,憑借自己的實力筆試、面試競爭上崗,成為壹名公務員,成為不少大學畢業生的優先選擇。
此外,近四年來,公務員的職業幸福感壹直穩居前三。有數據顯示,2015年進入政府機構的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竟然達到了72%,為所有通道最高。當然,還有很多小夥伴報考是因為公務員是壹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並且具有比較完善的福利保障。這其實也是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安穩即可。其實,走上仕途不僅僅是穩定,做得好的話工資待遇絕對不比企業高管差,這是後話。
⒊ 自主創業
要說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適合創業。鼓勵大學生創業並不是什麽現在才有的新鮮產物,沒有鼓勵也會有人投身到創新創業的事業中去,所以國家在政策上稍加引導和鼓勵是好的。但這並不是說每個大學生都適合去創業,每個人都應該認清自己的發展定位,是要去參加創業做老板,還是做好壹個雇員。
還有,建議大學生們在創業之前想好,對自己的情商、智商、財商評價壹下,沒有準備好最好別去碰,辦企業不是坐下喝喝咖啡就能辦起來的。
⒋ 深造(專升本、考研、出國)
這個通道裏主要有兩部分人,壹部分是在專業層次的遞進,如果專業需求較高,這部分人基本上就業都會有比較好的保證。
還有壹部分是延緩就業,這壹部分其實就有點“混學歷”等思路。其實這個通道說白了,最後還是要進入下壹個“考慮出路”的循環。而且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科研。
⒌ 其他
至於參軍、入伍和支教等,其實都是相對比較小眾的通道。而且,這些通道中,等到服務期壹過或者退伍後,還是要面臨著再就業。這其中在這些通道中持續性走下去的人並不是很多,所以終究還是要回到“再就業”這個問題。
二、當前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
⒈ 經濟增速放緩,對就業的`拉動效應減弱
中國經濟整體仍處下滑周期中,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和結構的調整,客觀上會對勞動者就業結構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對就業總體規模產生擠壓效應,對勞動者就業產生影響。尤其是傳統支柱產業企業改革的重組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部分行業持續低迷及產能過剩將造成結構性失業和轉型性失業,就業難度加大。國際經濟發展形勢仍然不確定,風險和變數依舊較多,歐美主要經濟體面臨著財政緊縮、主權債務風險上升等諸多問題,新興經濟體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出口下滑等問題,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影響著出口型經濟及就業的發展。
⒉ 城鎮化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城鎮化率大幅提高,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步伐加快,城鎮人口快速增加,我國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的就業壓力減輕,但是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增大。壹是城鎮對農村勞動力就業吸納能力有限,每年城鎮中新成長勞動力、高校畢業生需就業;二是農村勞動力向大中型城市轉移的門檻較高。由於戶籍限制、素質技能要求、就業信息不暢通等因素,農村轉移勞動力尋找工作難度大。
⒊ 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影響到就業水平
壹方面,在大力調整夕陽產業和淘汰落後產能時,要對涉及職工的轉移安置提供幫助;另壹方面,新興產業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這其中必然導致技術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於科技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因素,也使壹些企業減少新員工吸納,甚至排擠出部分勞動力,這也會導致就業的結構性問題。
⒋ 區域經濟格局調整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導致勞動力流動新變化
近年來,我國中西部經濟發展不斷加快,農民工工資不斷上漲,與東部地區的差距縮小,如在東中西部務工的農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經縮小至30元左右。區域就業形勢差別明顯,東部地區求職人數同比出現大幅下降。隨著中西部地區傳統勞務輸出大省的工作環境好轉,返鄉就業、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外漂農民工的新選擇。
⒌ 企業用工成本的承受力與勞動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導致供求雙方難以對接
從2009年以來,貨幣工資壹直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且增速逐年加快。據統計,2013年全國***有2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7%;有17個地區制定了工資指導線,基準線普遍在14%左右。調查反映,當前工資增長和企業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導致許多中小企業和大型勞動密集企業的普工短缺。
⒍ 人口結構變化使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
我國正在發生變化,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我國勞動適齡人口的總量開始減少,在新生勞動力供給方面,大學生將占據壹半左右的水平,農民工總量特別是跨省流動農民工的增速減緩,並逐步趨於穩定。據預測,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於2016年達到峰值,總量為9.99億人,之後逐漸下降,到2020年將下降至9.87億人。2011~2020年就業年均增速將比前期下降0.9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4個百分點。城鎮化加速推進所釋放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仍然不能彌補勞動力人數減少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畢業生所學專業的就業分析
分析壹下近年來往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從就業率、薪資、專業穩定度等方面分析專業差異,希望能給即將參加工作的2017屆畢業生壹些參考。
⒈ 財務管理、計算機和土木工程專業就業率最高
從2015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來看,財務管理專業今年拔得頭籌,成為就業率最高的專業,而去年(2014屆)名列第壹的土木工程專業今年只排到第三名,與第壹名相差2.7%。藝術設計、國際經濟與貿易和法學專業就業率較低,僅接近90%。其中法學專業更是連續三年(2013、2014、2015)墊底,成為十大專業中就業率最低的專業。
⒉ 計算機專業工資最高,財務管理最低
從2015屆學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來看,在本科十大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為4978元,其次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為4123元。而就業率最高的財務管理專業月薪卻墊底,僅為3645元。此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無論是在畢業半年後的工資還是畢業三年後的工資都穩居第壹,而就業率排第壹的財務管理專業工資水平卻不盡如人意,畢業半年後與畢業三年後分別為倒數第壹和倒數第二。
⒊ 藝術設計與國際經濟貿易晉升最快
從2012屆本科生畢業三年內職位晉升比例來看,較高的專業為藝術設計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均為57%。晉升比例較低的專業為法學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晉升比例分別為48%和47%,低於評價水平。
⒋ 土木工程離職率低,藝術設計離職率高
數據顯示,換工作的頻率也跟專業相關。在本科十大專業中,土木工程專業離職率最低,該專業2015屆學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僅為13%;此外,該專業2012屆學生畢業三年內平均雇主數較低,為1.6個。而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半年內離職率最高,為38%;畢業三年內平均雇主數為2.4個,成為本科十大專業中最不穩定的專業。
⒌ 土木工程和會計學專業工資相關度最高
從工資相關度來看,土木工程與會計學專業與工作的相關度較高,都達到了80%以上。 相比之下,法學、英語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相關度較低,其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與工作的相關度只有52%。
⒍ 就業難度排名前十的專業
從2016年大數據分析得知,不同專業之間的就業難度指數(畢業生數量/需求崗位數)差距較大。就業難度排名前十的專業有:農業經濟管理類、地質類、礦業類、草學類、財政學類、旅遊管理類、安全科學與工程類、經濟與貿易類、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究其原因,這十個專業情況有所不同,地質類、礦業類是由於中國經濟放緩以及供給側改革造成的需求量的減少,而經濟貿易類崗位需求量並不低,但是由於此專業畢業生供給量更大,因此經濟貿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度較大。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說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很多家長和考生選擇大學專業的重點考慮因素就是就業。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壹般認為,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於“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而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
民眾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註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局限在眼前。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篇1當前,我國的高校教育正處在大眾化的背景下。“藝考熱”逐年不斷升溫,開辦藝術類專業的院校數量日益增多,而且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呈現蓬勃發展勢頭,但市場對藝術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增長相對緩慢,導致供給遠大於需求。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與其他文、理、工科類專業畢業生既有壹定的***性,又因為藝術類專業的特點與行業特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呈現出獨特之處,也相應地給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特點
職業選擇的靈活性與文、理、工科大學畢業生不同,藝術類高校學生往往個性很強,大量的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放棄了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就業協議書,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他們這段時間在這家公司做策劃,可能很快就會“跳槽”到另壹家公司做廣告設計,沒有正式的就業單位,有的甚至在校期間就開始自己攬業務做設計。壹般而言,大學生所選擇的設計企業大多為私營企業,企業老板也希望根據項目的疏密程度招聘人員,因此,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職業選擇表現出很大的靈活性。
就業區域的相對集中性由於藝術類專業所依賴的經濟、文化環境相對要求較高,所以,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時往往將用人單位所處的地理位置視為其考慮的首要因素,大部分畢業生通常選擇經濟發達地區、文化環境優越地區、沿海地區,或北京、上海、廣州等壹線城市。由於這些地區成為全國各地各類院校畢業生的聚集地,導致藝術類人才供過於求。
用人單位行業的局限性由於藝術類行業的運作特點,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時往往註重專業知識的對口,因此所選擇的用人單位大多為廣告公司、設計公司、裝飾公司等私營企業或者工作室。
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隨意性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大都不願意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有些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連勞動合同也不簽,對他們而言,只要用人單位給單子做,這段時間接這家用人單位的單子,做完之後再去接別的用人單位的單子,以單子、項目結算報酬,落得個人自由。大部分設計行業的私營企業老板也比較偏好這種合作方式,這恰恰也是用工過程中的隱患所在。
就業後工作流動的頻繁性由於藝術類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隨意性,給畢業生就業後更換工作帶來了便利,他們可以今天在這家公司,壹段時間後又換到另壹家公司,有的畢業生頻繁更換工作單位。據調研,近三成畢業生畢業3個月後即更換了工作單位,畢業後半年有四成畢業生更換了工作單位,畢業後壹年內有三成以上的畢業生更換了兩家以上的工作單位。由於工作單位不固定,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證其收入的穩定性。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數量與就業崗位之間的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大眾化教育的推進使我國高校畢業生逐年遞增。隨著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相繼開設藝術類專業或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呈現跳躍式增長趨勢,而人才市場對藝術類人才的需求增長不及畢業生人數的增長,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文化環境優越地區、沿海地區,或北京、上海、廣州等壹線城市,藝術類人才已達到壹定的飽和狀態。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個人職業期望與現實狀況不協調藝術類專業是壹個高投入的專業,學習成本遠遠高於其他文、理、工科專業,每年的學費都在萬元以上,大學期間購買繪畫工具、顏料、工具書、配置電腦、攝影器材及日常生活開銷,壹個藝術類本科學生4年的投入接近8~10萬元。家長和畢業生都期待著高投入後的高回報,在這種思想影響下,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求職時的就業取向呈現出“高投入期待高回報”的特點,大都趨向於高薪酬、專業對口、高層次的工作。尤其是藝術設計類行業註重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即需要熟練工,缺乏經驗的應屆畢業生的待遇自然不可能很高,而且壹些私營企業為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寧願招聘外來務工的高中畢業生,通過對設計軟件的“短平快”培訓,也能勝任相應的工作。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文化水平偏低,就業時僅註重專業對口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時大部分希望能夠找到專業對口或者與專業有關的工作,若找不到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由於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文化課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重新學習新技能轉行的難度相對較大,並且很多學生從小就學習藝術,所以,相當部分畢業生寧可選擇自由職業也不隨意選擇轉行。
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就業意識和觀念形成集中在畢業階段許多低年級的藝術類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對自己缺乏壹個中期職業生涯規劃,於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等到四年級即將畢業的時候才眉毛胡子壹把抓,由於缺乏合理定位,因此在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中很容易迷失方向。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思考
引導畢業生更新就業觀念藝術類專業的高投入是壹個顯著特點,畢業生期待就業後高回報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壹心追求高薪酬、專業對口、高層次的工作,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擇業挫折。事實上,對藝術類高校畢業生而言,要找壹份工作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問題是壹些學生的擇業期望沒有考慮社會需求和現實情況。因此,畢業生只有轉變就業觀念和思維方式,才能適應社會。
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目前,就業指導教師都是來自於各院校的畢業班輔導員,壹對多的局面難以滿足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個性化的指導需求。“雙師型”師資隊伍是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保證,要求技術與藝術結合、行業專家與教師結合、管理者與學者結合。“雙師型”教師能及時地將設計行業的標準和最新動態傳遞給畢業生,對畢業生的就業也能產生較好的影響。
把握市場需求,做好人才測評高校應根據就業市場的特點和規律,以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重要指標,參考二次就業和影響就業的各因素權重的大小,構建人才需求與評價模型。並應隨著市場需求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積極開拓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專業。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大部分藝術類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針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的,教學內容往往是就業材料的制作、信息的收集與處理、面試技巧等實務性指導,在激烈的競爭中對畢業生的順利就業作用有限。因此,從新生入學直到大學畢業,應開設側重點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必修課程,形成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
加強文化教育,培養藝術類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藝術類高校學生文化課水平普遍偏低,外語更是其軟肋,社會經驗缺乏致使他們在專業以外的領域就業相對比較困難,這是普遍存在的壹個特點。因此,學校應該加強文化課程的教學,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增強畢業生行業外的就業競爭力,擴大就業領域,拓展就業範圍。
開展創業教育,提高創業能力藝術類專業學科與市場聯系密切,具有市場運作的特點,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可以在最短的周期內轉化為商品,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在創業方面具有壹定的優勢。開展創業教育,可以通過設立創業教育課程、開展創業設計大賽或創業論壇、利用校外創業基地等方式增加學生對創業的理性認識和實踐經驗,提高創業能力。
依托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強化“預就業”工程的催化作用基於各高校的辦學特色,依托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學生在低年級就可以開始接觸具體的工作崗位。這種“預就業”工程,壹方面,學生可以“職業人”身份頂崗工作,能真實體驗工作崗位對知識、技能、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需求,掌握工作技能,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另壹方面,能充分挖掘產學研合作教育過程中潛在的就業資源,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
加強宣傳引導,保障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合法權益非正規方式就業在藝術類高校畢業生中普遍存在,也是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特殊性所在。學校要積極引導,加強宣傳,並保障這部分畢業生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在非公有制單位工作的畢業生的有關問題,監督用人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所聘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書和勞動合同,並做好跟蹤指導,以此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成功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