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學視角來觀察黑白兩色 ———淺析“黑”與“白”在藝術和語言中的表現及象征意義 藝術作品中黑白兩種顏色混合或者相互作用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在中國和國外的壹些繪畫作品中能夠充分的表現出來。語言中表示黑色和白色不僅僅代表兩種顏色,所以我們不僅要註意觀察它們本身的基本意義,更要留心它們含義深廣的象征意義(經過引伸、轉義以後顏色的崇尚和禁忌),本文試圖以審美的角度來具體分析壹下,黑色和白色在藝術(以繪畫為例)中的表現及其應用,以及這兩種顏色在語言中的象征意義。 色彩,無論是藝術色彩還是語言色彩,都具有某種約定俗成的象征性的語言符號功能,都能反映壹定的民族文化心態。黑色與白色,兩種普通平常的顏色。通過引申,象征或者兩者進行組合、疊加會構成壹種全新的、不可思議的新的意象。在語言中、生活中、繪畫中...…黑與白各自有著不同的涵義。人類在長期的自然環境中,日出而耕,日落而眠,這種黑與白構成了長期的生理進化,也構成了人類視感覺的基礎。黑白兩色的變化,正式自然地建立在個人的原始感覺上。因此,他們引起了人類的審美情感,還影響著人類的審美活動,而且黑與白的鬥爭貫穿了整個人類的歷史,代表了所有宗教的希望、幻想。文學的渴望和具有象征意義的成功。 黑白兩色在藝術中的表現 從科學的定義來說,顏色是由物體發射、反射或透過壹定光波所引起的視覺現象,是人眼視覺的壹種基本特征。黑色,白色都屬於色彩的範疇之中,屬於視覺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藝術中的白與黑。主要在也大多在繪畫領域得到充分的表現,這裏僅以繪畫中的黑白運用來概述壹下這兩種顏色在藝術中的地位以及表現。 黑白兩色結合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從中國畫用墨中可以很容易看出它們結合後產生的效果。 中國古代民間建築黑瓦白墻極為普及,被認為我國正宗藝術的中國畫強調以黑色創構意境,所謂“氣韻生動”範例幾乎都是不同層次的墨色渾然壹體的作品,中國在壹段時期強調“水墨為上”這種作品呈現出來的是黑、白、灰的變奏。用色不多,簡單用色中透露出壹種樸實無華的韻意。在唐代鼎盛時期產生了與青綠重彩畫相抗衡的水墨畫,重墨而輕色而且愈演愈烈,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盛唐時代的吳道子,他的山水畫與人物畫筆力都很雄放,而且不重色,形成了壹種“疏體的畫風”,《寺塔記》和張彥遠的《記兩京外州寺觀畫壁》都說明吳道子的不少作品都是“不施色彩”的“白畫”(墨筆白描)《道臻師畫墨竹序》也進壹步證實吳道子畫山水、動物“不加丹青,已極形似”這種記述告訴人們色彩在繪畫中是可有可無的。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得更加直截了當“具其彩色,則失其法,豈曰畫也。”古代畫家如何創造色彩的藝術美?王維最為上“的美學簡介,(山水決)以後設色的中國畫日益被文人雅士的水墨畫所代替了。 中國畫水墨的墨色變幻構成了藝術妙境,中國人的美學觀認為運墨能得天地自然之意。從中國畫歷史來考察並不言過其實,中國畫憑著墨的功能使畫面上的景物白得“璨為日星”,黑得“沛為雨露,轟為雷霆”。杜甫對韋偃畫松詠道“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重。”可見墨色神奇的威力。“黑入太陰”之沒折射出中國繪畫藝術的獨特光彩。 水墨的黑白在人們眼裏不只是壹種同類色的潤化渲染,而是壹種能表達意象境界的、豐富的心裏感受的特殊的視覺語言。立普斯說“我在蔚藍的天空裏面以移情的方式感覺我的喜悅,那蔚藍的天空酒微笑起來……”之物的理解和感受無疑色彩使壹種“引發劑”,這種引發不是靠色的豐富性而是依附於色彩的單純性,中國化的墨色憑借著人們的豐富視覺經驗可以將墨變成“綠色”唐代以前就有“墨高猶綠”的說法,五彩繽紛的世界靠運墨所得。張彥遠說“草木敷榮,不待丹綠之彩;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風不待五色而粹……“得意”。 中國畫的虛實,空靈不僅僅是用墨的深淺調節,留白則是藝術手段,傳統中國畫中如江河飛瀑、山光雲霧、通幽的小徑構成、中國山水畫“靈魂”部位往往都士用留白顯示的。中國畫在墨色上基本達到了神話極至的地步,它就物材料與美學觀念契合上世世界其他美術無法相比的,當然這不是“水墨為上”,這是它的特點而言的。我們中國人如此喜愛墨色(黑色)是壹個之得研究的問題,有人認為中國人黑眼珠、頭發是黑色的,愛黑有其勝利的因素,聯系到不少外國藍眼珠、黃頭發他們愛咖啡色特別喜歡牛奶(白)加咖啡色新配合,也許有點道理。 國外壹些有名大師,在作畫過程中更是也註重黑、白的處理。馬奈被成為印象主義畫派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看到英國畫家透納的作品和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支畫的人體是光線在匯集平面上多種反射的畫法,受到了很大的啟示。在拉丁美洲看到海上鮮明的顏色,深有感受,迷戀外光的鮮明生動色調,開創壹代油畫新風。他以生動活潑的色彩波動來描繪形體,不再以僵化的輪廓線的棕褐色調子籠罩畫面,畫作《吹笛子的男孩》用紅、白、黑三色的配置,構成畫面主色調,輪廓線明確而肯定,以平光的色彩對比,烘托暖色的背景,畫面色感強烈而又協調壹致。 黑白兩色在語言中的象征意義 在人類語言中,顏色詞語表現出的獨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語言中,表示各種不同顏色或色彩的詞都很豐富。我們不僅要註意觀察它們本身的基本意義,更要留心它們含義深廣的象征意義,因為顏色的象征意義在不同民族語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點,有些特點甚至構成了人們對經過引伸、轉義以後顏色的崇尚和禁忌。下面就語言詞語中的顏色、詞語的象征意義作壹些探討。 關於白色 在早期中國文化中(與西方接觸較少的年代),白色是壹個基本禁忌詞,體現了中國人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擯棄和厭惡。在中國古代的五方說中,西方為白虎,西方是刑天殺神,主蕭殺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義、處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無血色、無生命的表現,象征死亡、兇兆。如自古以來親人死後家屬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辦 "白事",要設白色靈堂,出殯時要打白幡;舊時還把白虎視為兇神,所以現在稱帶給男人厄運的女人為"白虎星"。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發 展過程中由於受到政治功能的影響,又象征腐朽、反動、落後,如視為"白專道路";它也象征失敗、愚蠢、無利可得,如在戰爭中失敗的壹方總是打著“白旗” 表示投降,稱智力低下的人為"白癡",把出力而得不到好處或沒有效果叫做 "白忙"、"白費力"、"白幹"等,它還象征奸邪、陰險,如"唱白臉"、"白臉"奸雄;最後,它還象征知識淺薄、沒有功名,如稱平民百姓為"白丁"、 "白衣 "、"白身",把缺乏鍛煉、閱歷不深的文人稱作"白面書生"等。 而近年來,由於西方文化的大量湧入,白色的象征意義也因之發生壹些細微的變化。白色也可以理解為高雅,和諧,正直,天真無邪。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的婚紗是白色的緣故了。 關於黑色 黑色在中原文化中視為高貴的顏色之壹,是政權、神權的象征。 古代黑色為天玄,原來在中國文化裏只有沈重的神秘之感,是壹種莊重而嚴肅的色調,它的象征意義由於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而顯得較為復雜。壹方面它象 征嚴肅、正義,如民間傳說中的"黑臉"包公,傳統京劇中的 張飛、李逵等人的黑色臉譜;另壹方面它又由於其本身的黑暗無光給人以陰險、毒辣和恐怖的感 覺。它象征邪 惡、反動,如指陰險狠毒的人是"黑心腸",不可告人的醜惡內 情是"黑幕",反動集團的成員是"黑幫"、 "黑手",把統治者為進行政治 迫害而開列的持不同政見者的名單稱為"黑名單",它又表示犯罪、違法,如稱 幹盜匪行徑叫"走黑道",稱殺人劫貨、幹不法勾當的客店叫做"黑店",違禁 的貨物交易叫"黑貨"、" 黑市",用貪贓受賄等非法手段得來的錢叫"黑錢" 等。 在顏色詞的象征意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裏有著很大的差異。從根本上講,在中國文化中,顏色的象征是基於過去中國的封建統治、封建迷信及其原始、落後的科學、教育狀況而形成的,所以顏色的象征意義有相當強烈 的政治化和神秘化傾向。而西方文化中的顏色象征則更多地得益於西方民族開放性及科學、教育的普及程度,其象征意義少了神秘,多了些理性,使其語義、詞義理據更易追蹤。不同文化之間顏色象征意義又都是在社會 的發展、歷史的沈澱中約定俗成的,是壹種永久性的文化現象。它們能夠使語言更生動、有趣、幽默、親切, 所以我們應該予以足夠的註意。 綜合以上闡述與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色彩能給人極大的空間行和美感的同時,又能體現藝術家(或者作家)的審美傾向。換言之,在這色彩的偏愛背後,銀河和折射著壹種無形的審美觀念。總之,色彩本無意義,但人類文化是色彩負載和蘊涵著豐富的意義。
上一篇:魚紋瓦當的寓意下一篇:小區帶苑字的都是回遷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