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尚武精神的歷史沿革

尚武精神的歷史沿革

遙想在漢代,整個社會的精英人才願意從軍報國建功立業,劉徹發動對匈奴的全面反擊,衛青、霍去病給了匈奴毀滅性的重創。從此中華帝國以世界最強悍國家屹立於世界之巔!接下來才有班超的“投筆從戎”。因此有漢壹代,滅匈奴、破樓蘭、平羌人,威懾四方!戰功顯赫也就壹點也不奇怪了。唐朝也是擁有強烈的尚武之風,滅東、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征高麗而建功於域外,耀中華國威以懾四夷。漢唐雄風至今依然感召著熱血青年就在於此。不過,漢唐兩代由於過於炫耀武力,尚武之風濃烈,這也直接造成了國恒以弱滅,漢以強亡的結果。由於地方豪強、藩鎮的割據勢力過於強大直接導致了中央王朝的空心化,最終被滅亡。宋代正是有鑒於此,才矯枉過正,這雖然避免了宋朝被統兵大將所滅亡,卻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以前從未有過的民族危機,外患成了整個華夏當時最大的創傷。最終,偏安的南宋小朝廷依然不免亡於蒙古。成為了中華帝國永久的恥辱!

蒙古占領中國後拼命剿殺壹切敢於反抗的人民,並用武力威懾漢人,扼殺漢人的尚武民風。比如,實行保甲制度,由蒙古人出任各家的保長來監控各個漢族家庭,並要求各個漢族家庭合用壹把菜刀,菜刀通常還要被鐵鏈勞勞地拴住以防被盜走。在蒙古人的高壓下,漢族無法忍受,不得不起來造反推翻了短命而又不走運的野蠻人的統治。 實際上中國人是從宋朝開始就逐步泯滅了尚武之風的。由於開國皇帝趙匡胤倚靠陳橋兵變從孤兒寡母手裏竊取了江山,因此他對掌握兵權的將軍極其敏感,坐穩江山後還要通過“杯酒釋兵權”來解除大將的兵權。自此,在有宋壹代形成了重文輕武的風氣,同樣品級的官職,文官要比武官大壹些,待遇優厚壹些。這還不算,皇帝還千方百計地控制將軍的指揮權,將軍臨敵作戰要按照皇帝事先制定好的陣形去作戰,而且宋代派文人做知州掌管地方行政,設立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權,進壹步削弱軍人的權力。甚至,在宋代還多次出現文人直接掌管軍隊作戰的事情。

總之,宋朝皇帝對將軍們防範之心過甚,壹方面是鑒於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及“五代十國”時期的軍閥混戰;壹方面是怕別人效仿自己(即宋太祖)也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中央王朝。宋朝與唐朝不壹樣還在於其中央由皇帝控制的禁軍明顯強於邊關守軍;而唐朝卻相反,邊防守將權力很大,軍隊戰鬥力很強,到唐代中後期甚至超過了中央。宋朝皇帝認為:防內甚於防外,楊家將和嶽飛都是壹代名將,卻因此而受到統治者的猜忌和迫害。有鑒於此,再加上宋朝政府有意地在社會上大興文風,歷經兩宋三百多年的磨礪,整個華夏子孫已經沒有了從軍報國的熱情了。社會的精英都去習文但卻殆於練武,這個時期最大的社會貢獻恐怕就是“宋詞”吧。這直接導致了宋與契丹、黨項、女真和蒙古的戰爭是壹敗再敗。被異族隨意欺辱,以至於國威淪喪、士氣低迷。 其實,通觀整個明朝的歷史,妳可以發現它在許多方面繼承甚至是發展了兩宋的文化制度。程朱理學在明代得到了充足地發展,皇帝不關心邊防的戰事而更註重臣下的效忠和皇權的鞏固。將軍們作戰時毫無主動性可言,居然要受到皇帝委派的太監來監軍制約。整個明代外戰已不復當年漢唐時期的輝煌,盡管有對沿海倭寇和支援朝鮮的勝利,但也僅比趙宋王朝強壹點。為什麽會如此呢?蓋因明朝皇帝不願百姓有尚武之風,他們會拿漢唐兩代來引以為戒:尚武之風濃烈的漢唐不也造就了漢末的“黃巾匪亂”、豪強割據和唐末的黃巢起義、“藩鎮割據”嗎?在皇帝們看來,攘外必先安內,防民尤甚於防夷,內患永遠是大於外患的。

再看看熊庭弼、袁崇煥這些屈死的統兵大員們,正直的軍人怎能不寒心呢?盧象升這樣不計較個人得失,壹心報效國家的忠臣與其說是戰死沙場到莫如說是死於皇帝的猜忌和小人的讒言之手。整個大明帝國有這樣陰暗的政治氛圍,怎能讓軍人安心報國呢?民風也已不似當年彪悍,想當年,戰國時期李牧兵破匈奴數十萬;秦朝,蒙恬軍奪河套於匈奴;漢代,漢將霍去病、衛青讓匈奴心驚膽裂!李陵區區步軍五千卻迫使單於窮舉國之力來抗;唐代,李靖孤軍三千深入敵後大破突厥、壹戰滅突厥。到了明代這些已成為了遙遠的回憶,每遇滿洲騎兵,雖數倍於敵依然難免壹敗再敗。明朝的將軍們見了文官們與宋朝時頗為相似,似乎總是矮了半截。在社會高壓的政策下,百姓們也已被改造成了順民,國民大都被程朱理學改造得沒有什麽棱角了,哪裏還談什麽尚武之風呢? 翻開壹部世界史,尚武精神無不為這個民族強盛提供了巨大的推力,據說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斯巴達人,他們既不務農、也不做工、更不經商,而是整個國家實行全民皆兵的軍事制度。病弱畸形的嬰兒被扔進山溝,健壯的則從七歲開始進行軍事訓練,直至六十歲才可以退伍。整個斯巴達就象是壹個軍營,全民被要求具有勇敢、堅韌、嚴格遵守紀律的精神,目的是為了保證占總人口少數的斯巴達人對絕大多數的希洛人與庇裏阿西人的統治,而壹場歷時二十七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最終勝利,難道不是這種民族尚武精神的最終寫照嗎?而被羅馬人視為蠻族的日耳曼人也具備有壹種民族的尚武精神,日耳曼人認為戰爭掠奪是高尚的事業,作戰勇敢、負傷最多的人應受到尊敬。在愷撒的《高盧戰記》中似乎還有對日耳曼人尚武精神的描寫。甚至西羅馬的帝國的滅亡也與日耳曼雇傭軍有著必然的連接。

可能是歷史局限性的緣故,無論是斯巴達人還是日耳曼人都無法以單純的武力來永久性的維護自己民族的利益,但這並不能否認中國歷史上秦國的異軍突起在中國歷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感謝法家,妳為秦國送來了能使國家意誌高度凝聚的商鞅;感謝霸道,妳的遠交近攻,堪稱中華智慧的濫觴;感謝尚武精神,法家與霸道最終鑄造了妳這麽壹柄無堅不摧、削鐵如泥的國之利器。 缺乏智慧的意誌力是虛弱的,缺乏意誌力的智慧是危險的。古今中外的經驗告訴我們,意誌與智慧的高度辨證統壹是壹個民族圖強的不二法門,而當今的中國正需要壹種民族精神把整個民族牢牢凝聚在壹點之上,意誌與智慧可以表現出壹種精神,這就是尚武精神!

說起尚武精神,自中國大壹統以後,奠定整個國家尚武精神的第壹位領袖就是漢武帝——劉徹。

在遙遠的2000年前,瘋狂的遊牧民族——匈奴,憑借著快馬彎刀幾乎將漢民族當成了任意宰割的牛羊和隨意索取的庫房,不斷的入侵邊塞,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其殘忍野蠻的程度比倭寇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可惜的是,匈奴人遇到的是正處於尚武精神最濃烈時期的華夏民族!漢族在當時是壹個高度尚武的民族,而且整個國家已經從秦末的戰亂中恢復了。而當漢人的領袖漢武帝的即為立即將整個國家的力量凝聚起來。發動了對匈奴人的全面反擊。最終匈奴沒能進入中原壹步,就被兩漢絞殺在大漠中了。當匈奴人的歷史走到盡頭的時候,匈奴單於呼韓邪率領匈奴全族向漢朝投降。而殘余的匈奴人為了躲避漢軍的追擊,遠遁歐洲,竟然滅掉了強大的羅馬帝國。而漢人對軍功的榮耀、對尚武精神的崇尚也可以體現在漢朝人留下的豪言壯語中——

焚匈奴之庭,坑康居之民,屠大宛之城,蹈烏孫之壘,探姑繒(西南夷之壹種)之壁,籍蕩姐(西羌之壹種)之場,艾朝鮮之旃,拔兩越之旗,近不過旬月之役,遠不離二時之勞,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雲徹席卷,後無余災。

這就是強大的尚武精神!所造就出來的輝煌偉業!

在近現代,中國人的尚武精神的奠基人則是毛澤東。

君不見,毛主席時代的中國,整個國家是多麽熱誠的投入到工業強國的建設之中,壹句知識青年下鄉去,接受農村改造,更是讓多少人為之沸騰,意誌力的提升讓人甘願接受最艱苦的生活,而依舊笑臉相迎;君不見,毛主席時代的中國,整個國家在百廢待興、壹窮二白,在前有美帝、後有蘇修的窘況之下,依然遊刃有余、不慌不亂,兩彈壹星的奇跡硬是把中華民族偉大智慧推向了壹個新的高潮,智慧力的挖掘讓壹個曾經的“病夫”煥發光彩。而毛主席時代的革命軍人更是這兩種力量的統壹體,革命軍人“滾雷場、堵槍眼、炸碉堡”的光榮事跡屢見不凡;而在朝鮮、越南、緬甸的戰役中,革命軍人更是最大限度地將劣勢裝備下的戰鬥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促成這些事例的是什麽?難道不是整個國家內部的尚武精神嗎?年長壹些的叔叔、阿姨,那個年代的壹件橄欖綠是否可以讓妳發狂?年長壹些的爺爺、奶奶那個時代擁有壹名軍人的子女是多麽令人光榮!記得壹位老者跟我說,五十年代有壹次,他與同事去鄉裏幫學校向家長收書費,走到壹個學生家裏,剛要開口收書費的事,不料人家父母拿出了壹張“革命烈士證”,原來這家老大犧牲在抗美援朝的戰場,看罷,他與他的同事壹聲不吭離開了,因為他們知道,國家明文規定“革命犧牲的軍人家庭是有特別待遇的”。這就是那個時代壹個國家偉大的尚武精神啊,軍人被人看成是最偉大的職業。對越反擊戰那些犧牲的將士,不少還埋葬在無人管理、野草叢生的墓地裏;壹些負傷的戰士向政府討撫恤金的事情我也屢有耳聞;軍人被人看成是傻大兵、窮癟三,軍隊經商更是把地方上的壞毛病全染上了,把自己的光榮傳統忘了幹凈,這哪是壹個健康、蓬勃的世界新興強國人樣子啊!記得有位網友留言“以前我們打仗都是部隊領導偷偷往我們家裏寄錢,現在都是士兵悄悄往領導口袋裏塞錢”,看過之後,心在滴血啊。 傳統的國防建設,主要由軟件、硬件與運用它們的人構成。但是,我認為,國防建設壹定上也“代表壹個國家最先進生產力發展程度”,正如本文壹開始我所言的“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民族精神是這個生產力的倍增器壹樣,國防建設的倍增器就是民族的尚武精神。如果讓所有人感受到軍人是整個國家最光榮的職業,每個人都無比向往這個職業,希望有生之年為這個職業而付出所有犧牲而無怨無悔,不象現在這樣存在的“看不起軍人、不理解軍人、當兵為崗位”,全民壹心弘揚民族尚武精神,讓已經參軍的人感受到自己吃苦是被人民所理解的、是光榮的、是偉大的;讓還沒有參軍的人感受到做壹名革命軍人是無比神聖的、令人驕傲的;讓全國人民為軍人歡呼、讓中國財政為軍人贈利、更讓帝國主義畏我們軍人而膽寒!

弘揚民族尚武精神並不是把“軍事建設列為中心”,而是讓人民從意誌之中頓發出對軍民魚水情的自然感悟、對軍人捍衛國家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經濟安全等事關國家戰爭與和平年代核心利益而驕傲,讓那些滿腹鋼鐵意誌與聰明智慧的普通百姓進入軍隊接受革命大熔爐新壹次洗禮。我們的“尚武精神”不同於朝鮮的“先軍政治”,那是朝鮮人民因為懼怕美帝、日寇侵略而做出的沒辦法的辦法。朝鮮財政收入差不多1/3的全部被迫因此投入軍事建設,而不是人民溫飽與經濟建設。我們中央財政確實需要在軍人待遇上面多做出壹些“犧牲”,增加薪金、獎金與補貼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應該全國、全社會、全民從細微入手,讓軍人感受到,他們不是因為國家財政撥發的資金多了才提升,而是讓他們在整個日常經濟生活中,自然的感受到這壹切,比如我們壹直做的很好的,在壹些車站、劇院購票時給軍人優惠、地方各部門幹部對軍人家庭的特別關懷等等,這種才是對軍人最大的關懷啊。最自然的東西,往往就是最暖人心的東西,這不象暴發戶,因為壹夜的致富而受到別人的“禮待”壹樣,這種“禮待”其實不是對人的“禮待”而不是對金錢的頂禮膜拜,這個是需要社會發展過程中慢慢隔除的。發自肺腑的壹聲關懷,遠遠高於出於對金錢壹夜暴富的禮待之情。

當民族尚武精神與當軍人地位被提升到國家的壹個程度之後,國家必將迎來壹次更強勁的凝聚,那我們的意誌與智慧必將凝聚成最強大、最穩定的生產力!

  • 上一篇:釣魚線多長合適?
  • 下一篇:急求2篇作文和作文的感受(字數:500~600字、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