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就是關於民族民間傳統音樂為什麽以學習聲樂為重

就是關於民族民間傳統音樂為什麽以學習聲樂為重

摘 要:民族聲樂藝術根植於中國傳統民間歌曲的土壤,演唱傳統民歌是民族聲樂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本文結合我的學習與舞臺實踐,從語言、潤腔、歌唱技能三方面來探索傳統民歌的演唱對民族聲樂學習的重要性。

我國的傳統音樂,尤其傳統民歌,由“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勞動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集體創造出來的”,是最具民族性的壹種藝術形式。其廣泛的題材、豐富的演唱技巧、獨特的語言色彩等為民族聲樂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獨特風格與韻味是民族聲樂藝術特色的體現,在當代的民族聲樂學習中,演唱傳統民歌也是演唱者能力的體現。

壹、傳統民歌的語言對民族聲樂藝術風格把握的影響

語言是聲樂藝術歌唱的基礎。“聲樂語言應該是經過歌唱家或人聲唱出的口頭有聲形態的歌唱語言”。在聲樂學習中語言的表達,除了咬字、發音以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歌唱語言的規律和特點。

(壹)民族聲樂的風格魅力

我國的民族聲樂在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滋養中,不斷挖掘、融入傳統中國文化的精華,不斷進行傳承創新,並對歌唱技巧進行不斷地探索,形成了獨具風格魅力的民族聲樂藝術形式。古詩詞藝術歌曲風格、地方民歌風格、時代風格等***同構成了我國民族聲樂的獨特藝術風格。壹是古詩詞藝術歌曲風格。以古詩詞譜曲而成的藝術歌曲借助古詩詞展現古風古韻的優美意境,具有高度的藝術形式美,是中國古典意境的藝術風格的展現。二是地方民歌風格。民族民間歌曲風格差異較大,體現出不同的風土人情,如陜北民歌高亢嘹亮,蒙古民歌深遠悠長,江南民歌溫婉纏綿等。三是創作歌曲的時代風格。民族聲樂的發展緊隨時代步伐,作品緊扣時代主題,作曲技法上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演唱時需要把握其時代風格特色。

(二)傳統民歌風格之體現壹壹語言

傳統民歌之所以風格多樣,或婉轉多情,或粗獷豪放,很大壹部分原因是因為獨具特色的地域性語言色彩。地域性的音樂風格特征充分體現在地方語言上。不同區域的方言使歌唱藝術產生了不同的風格。如《溜溜山歌》是壹首安定山歌,是壹首表達勞動人民男女戀愛觀的歌曲。語言樸素直白,旋律樸實優美,內容簡潔明了。歌曲先是用“雲雀愛的是藍天高”“白鶴愛的是長江水”,最後引出“妹兒愛的是勤快人”。歌詞簡潔明了,以物喻人,最後總結出少女喜愛的是勤勞的男兒,生動表現了勞動人民對於愛情的那壹份質樸的向往。

二、傳統民歌的潤腔對把握民族聲樂韻味的幫助

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地理跨度大,氣候、地形復雜,從而使得各地人民生產方式、生活習慣、人文歷史等都有所不同。這些區別體現在民歌上,就形成了不同地方民歌風格和韻味的不同。

(壹)民族聲樂的獨特韻味

“韻味”是用來表達文藝作品中壹種美的體會,主要是指審美主客體之間壹種關系,即對於審美的感受,使人產生深遠、含蓄而有意味的,能引起情感上的久久***鳴。我國民族聲樂在韻味壹般分為三個方面,即“字韻”“聲韻”“情韻”,從這三個方面去追求“字清聲美”“字裏傳情,聲裏含形”的韻味美。如北方民歌多為豪放、粗獷、高亢,江南民歌則較為柔美、婉轉、細膩,這些不同韻味的掌握,需要演唱者進行仔細揣摩,從而將其準確、細膩的表達出來。而想要構成這些韻味,很大程度取決於“潤腔”。

(二)傳統民歌韻味之體現壹壹潤腔

‘潤腔是壹種創作手段,即:唱奏者根據內容表現和風格表現的要求,運用若幹潤腔因素,按照壹定的規律,與相應的旋律材料結合起來,構成各種‘色彩音調和‘特色樂匯,這些色彩音調和色彩樂匯有機的滲入全曲旋律,再配合其他因素,便使整個曲調具有壹定的表情功能和風格表現功能的韻味色彩特點。這種‘依情潤色,潤而生味的再創造手段便是‘潤腔。”潤腔技巧是民族聲樂學習者在演唱傳統民歌時的必修課,通過極具魅力的潤腔對唱腔進行美化、裝飾、潤色。潤腔的功能為“防倒字”和“修飾豐富聲腔”兩方面。如《水姑娘》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的柔美,演唱需要使用多種潤腔,如襯詞、襯句,多種裝飾音等。

三、演唱改編民歌對民族聲樂歌唱技能的提升

隨著外國音樂技法以及歌唱方法的引入和融合,作曲家們在以傳統的民間音樂為基礎,大膽的加入西方作曲技法,對傳統音樂進行大膽的二度創作。在聲樂作品中,則湧現了壹大批改編歌曲,這些改編歌曲在堅持中國民族聲樂民族性的基礎上,使原本結構短小的民間音樂成為篇幅大、藝術性強的聲樂作品。

(壹)中國民族聲樂的時代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聲樂工作者拓寬視野,以壹種新的視角去思考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通過對美聲歌唱的“咬字吐字”“***鳴”“呼吸方法”的借鑒和運用,從而找到壹種科學的發聲方法來為民族聲樂的演唱提供服務。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我國的音樂工作者,逐漸走向田間去搜集整理原生態民歌,借助勞動人民所熟悉的傳統民歌作為素材,充分結合傳統民歌濃郁的風格色彩,以此為基礎,大膽的融合現代作曲技法,創作出了大量符合現代人欣賞品味的音樂作品。

(二)改編民歌的演唱要求

改編民歌往往在結構上發生變化,使其曲式結構變得復雜龐大、旋律更為豐富多彩,音樂更能震撼人心。如改編民歌《桃花紅杏花白》,就是來源於山西左權民歌“開花調”、改編民歌《蘭花花》就是通過陜北民歌《蘭花花》在保留其大部分原始民歌風貌基礎上改編而成等。如胡廷江改編的《瑪依拉變奏曲》中把聲樂技術充分運用,不僅加入了花腔使得演唱更具流動性,同時在高音區還加入了九度大跳以及節奏的復雜變化,演唱技巧難度極高。

四、結語

民族聲樂是在傳統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演唱傳統民歌,對於準確把握民族聲樂作品的風格和內涵意義重大。演唱傳統民歌,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舞臺表演能力等。

  • 上一篇:射燈和筒燈的區別,射燈有哪些選購技巧
  • 下一篇:巴塞羅那最強組合是誰 哪壹年巴薩羅那前鋒最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