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山東的文化習俗有紮風箏,什麽和山東快板

山東的文化習俗有紮風箏,什麽和山東快板

是紮風箏、楊家埠年畫和山東快板。

壹、紮風箏

山東風箏產地主要是濰坊。

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濰坊又稱濰都,鳶都,制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漢族傳統手工藝珍品,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現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是出口自濰坊。2006年5月,濰坊風箏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際風箏聯合會”的會議總部也設定在了濰坊。現在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國人民稱為風箏的故鄉。濰坊風箏同中國許多民間藝術形式壹樣,產生於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寄托著人們的理想和願望,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娛樂品。

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壹只“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開始興盛,走向民間卻是在明代。到清朝中葉,濰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風箏制作的民間藝人。在濰縣白浪河沿岸有很多風箏藝人紮制風箏,新穎好看,起飛高穩,遠近聞名。年年有民間或官辦的風箏賽會、連許多外地的風箏商販和風箏藝人也慕名而來。這便是濰坊風箏起源於濰坊市區白浪河大集的雛形。

濰坊風箏,由於當地政府的重視和人民的鐘愛,伴隨著國際濰坊風箏節的連續舉辦,已成為當代濰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過海。聯結起了與世界人民的友誼,也成為濰坊市經濟騰飛的巨大杠桿。濰坊風箏的制作,也走上了傳統技法與現代新科技相結合的道路,進入了風箏發展的新時期。

二、楊家埠年畫

楊家埠年畫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三大產地,在世界上木版年畫界享有盛譽。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山東省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興起於明代,全以手工操作並用傳統方式制作,發展初期受到楊柳青年畫的影響,清代達到鼎盛期,楊家埠曾壹度出現“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畫版上萬”的盛景,產品流布全國各地。其中最大的東大順畫店擁有畫版300多套,年制畫百萬余張。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象豐富,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樸。木版年畫是農耕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於研究漢族農耕社會的生產發展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價值。

楊家埠木版年畫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概括起來說:它的內容與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洋溢著濃厚而淳樸的鄉土氣息。在表現上具有概括性和象征性,常用浪漫和誇張的手法體現主題,而且詩畫結合,它的構圖完整、飽滿、勻稱,富有裝飾性,造型誇張、粗壯、樸實,線條簡煉、挺拔、流暢,色彩鮮艷,對比強烈,楊家埠年畫是真正的農民畫,它集中地典型地體現了我國北方農民粗狂、奔放、勤勞、幽默、愛憎分明的性格與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們在勞動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與健康的審美情趣。楊家埠木版年畫雖然土氣、但突出了我們民族的特點,突出了我國北方農民的氣質和風采。

楊家埠年畫表現內容豐富多彩,有神像類、門神類、美人條、金童子、花鳥山水、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同時也有反映民間生活、針砭時弊之作,但喜慶吉祥是楊家埠年畫的主題。諸如吉祥如意、歡慶新年、恭喜發財、寶貴榮華、年年有余、安樂升平等,象親人的祝福、好友的問候,構成了農民新春祥和歡樂,祈盼富貴平安的特點。楊家埠木版年畫體裁形式新穎多樣,從大門上的武門神、影壁墻上的福字燈、房門上的美人條、金童子到房間內的中堂、竈王、炕頭畫等,無所不及,無處不有。

三、山東快板

山東快板是壹種漢族說唱藝術。快板書由數來寶演變而成。因用兩塊大竹板兒(大板兒)和五塊小竹板兒(節子板兒)而得名。大小竹板兒合稱為“七塊板兒”。

過去藝人們沿街賣藝時,經常見景生情,口頭即興編詞。他們看見什麽就說什麽,擅長隨編隨唱,宣傳自己的見解,抒發感情。從編、演,到傳唱,比什麽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數來寶藝人曹德奎編的壹段唱詞(當時用牛骨擊打節拍): 骨頭壹打響連聲, 不表別的表前清。 專制時代人民苦, 人都餓成骷髏骨。 自從光緒庚子年, 北京鬧了義和團。 四外刀兵人慌亂, 城裏處處冒黑煙。 眼瞧大清被推倒, 老百姓個小都說好。它生動地反映了人民的心聲。 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軍隊中進壹步發揮了數來寶的戰鬥作用。戰土們編演大量快板作品,鼓舞士氣。人稱"快板大王"的畢革飛同誌贊譽快板說: 歌唱英雄唱勝利, 批評具體又實際。 拿它娛樂都歡喜, 指導工作有意義。 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壹個人演唱和兩個人對口演唱兩種。

解放後,山東快板獲得了很大發展機會,湧現出了《武松打虎》、《馬本齋》、《李逵奪魚》、《魯達除霸》等經典作品,同時也培育出了劉洪斌、宋新民、孔建文、楊立德、馬廣禮等著名藝人。

  • 上一篇:小學生誠實守信內容是什麽?
  • 下一篇:天安城門長什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