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廣西非遺項目有哪些

廣西非遺項目有哪些

廣西非遺項目有:

1、壯族天琴藝術,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壹。壯族天琴藝術,又稱“唱天”、“彈天”、“跳天”,是唱、彈、跳融合的歌舞音樂。

主要流傳於崇左市的龍州、憑祥、寧明、大新、天等、扶綏,防城港市的防城區等地區,以及中越邊境的越南岱、儂、傣族居住地區。龍州的壯族唱天傳播廣泛,在內容與形式上既有傳承又有發展,具有壹定的代表性。

2、壯族打扁擔,又稱壯族扁擔舞,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馬山、東蘭、南丹等縣。在壯族地區馬山、都安等縣的山鄉村寨,每逢春節,曬谷場上,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聽到扁擔的敲擊聲,節奏強烈有力,聲響清脆高亢,非常熱鬧。

尤其是晚上,到處燈火,山寨沸騰,扁擔聲合著輕快悅耳的竹筒伴奏聲、村姑的歡笑聲、伯娘的贊揚聲,匯成歡樂幸福的聲浪,震撼山谷,激蕩人心。這就是深受壯族人民喜愛,聞名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族打扁擔盛況。

2021年5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申報的壯族打扁擔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遺產編號Ⅲ-139。

3、骨角雕(合浦角雕),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的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合浦角雕是廣西本土代表性傳統工藝美術。利用當地牛羊角為主要原料,經開料、削坯、精雕、組裝成各類水族生物、飛禽走獸、花鳥草蟲等工藝品,以立體圓雕的表現形式,玲瓏剔透的雕工,逼真傳神的效果與典雅自然的風格在中國傳統美術中獨樹壹幟。

4、壯族會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壯族人民獨有的壹種民間娛樂活動。馬山縣壯族會鼓始於宋末元初,盛行於清代,最初的功能是驅鬼鎮妖、外襲警報、祈求吉祥。因敲起來氣勢磅礴、熱血沸騰,漸漸成了民間喜愛的壹種娛樂活動,壹直流傳。

經過申報,2008年11月10日,馬山縣壯族會鼓被列入廣西自治區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10月30日,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審組評估,正式授予馬山縣“中國會鼓之鄉”稱號。

5、大安校水櫃習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1年5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申報的大安校水櫃習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壯族天琴藝術,百度百科-壯族打扁擔,百度百科-骨角雕(合浦角雕),百度百科-大安校水櫃習俗,百度百科-壯族會鼓習俗

  • 上一篇:廣東醒獅詳細資料大全
  • 下一篇:建設單位工作總結範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