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在獄詠蟬並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株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審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資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虞,遭時徽纆。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之未安。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庶情沿物應,衰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餘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雲爾。 (全是序言)
《燕歌行》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戌(中間那是壹點啊,不會拼,呵呵,<;尷尬>;)因而和焉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壹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開元五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壹人而已。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匪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石魚湖上醉歌》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於湖上,時取壹醉。歡醉中,據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偏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於君山之上,諸子環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我也只能找到這麽多了,夠了嗎?
2. 古文序是什麽意思“序”是壹種文體,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
“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書序比較早,多為敘述著作者的意趣、寫作緣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它始於唐朝,壹般是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的壹種文體,內容多為勉勵、稱許、推重之辭,如韓愈的《送孟東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義序》等。
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也在京城,就讀於“太學”。馬生回鄉探親,宋濂寫了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道為學之難”,以身作則,勉勵馬生刻苦學習。
3. 高中同學聚會序(文言文)該怎麽寫永和九年,歲在癸(guǐ)醜,暮春之初,會於會(kuài)稽(jī)山陰之蘭亭,修禊(xì)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shāng)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壹觴壹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壹世.或取諸懷抱,晤言壹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雖趣(qū)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zēng)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壹契,未嘗不臨文嗟(jié)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壹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4. 在文言文中,“書”“轉”“說”“序”各是壹種什麽樣的文體1.說 是古代的壹種散文體裁.從內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大多是壹事壹議,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象的看法,從本質上說,它是屬於議論性的文體,與現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的有《馬說》《愛蓮說》《黃生借書說》等.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壹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還有壹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壹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書 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劄”,是壹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後學,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俱佳.傳 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壹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慣用於史書.壹般為他人所寫,如《張衡傳》等,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5. 《湖南文征》序的文言知識點《湖南文征》序曾國藩吾友湘潭羅君研《湖南文征》序 我的朋友湘潭人羅研生,把他編纂的《湖南文征》壹百九十卷給我看,並且囑托我替他寫壹篇序言放在書的前面.我曾國藩自感孤陋寡聞,年齡又大了,身體也日益衰弱,哪裏夠得上談論文章的事? 我私下裏認為古代的文章,原本是沒有所謂的文法的.《易》、《書》、《詩》、《儀禮》、《春秋》等經書,它們的文體語句氣勢沒有壹字相互抄襲.到了周、秦的諸子百家,也各自成為壹體.用這些標準來衡量他們,劃分這些好像金玉和花草樹木不同類壹樣,這怎麽有所謂的文法呢.後人本來不能寫文章,勉強借鑒古人創作的文章來模擬,於是有的合乎古人的做法,有的與古人背離,這樣的寫文章的文法不能用“法”來命名. 如果他們不去模擬古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然形成的文章,大約有兩個方面:壹是理,壹是情.這兩者都是人人本來就有的.稱頌我所知道的理,要用筆書寫記錄成書,用傳來世代相傳,稱頌我所說的喜愛厭惡悲傷歡樂的情感,要點綴文辭來讓它通達,好像破開肺腑來陳述策略壹樣.這樣做的都是順其自然的文章.性情敦厚的人,大致能夠做到了.然而文章內容的深淺,技法的精妙拙劣,就相差很遠而沒有極限了.除了各種經書以外,百家的著述大都有優勝之處.以理取勝的,大多是闡發幽深登峰造極的語句,然而它的弊病或是過激或是遲緩失去了適中原則;以情取勝的,大多是悱惻感人的語言,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詞藻華麗缺少實際內容.自從東漢到隋朝,文人才子,在闡發道理時大多不知闡發道理,文辭多為駢體排比.就是議論朝政,考核大禮時,也每每用排比的句式來裝飾,中間又有婀娜之音,到了唐代還沒有改…… 湖南作為壹個邦國,北面靠近長江,南面接近五嶺,西面接近貴州四川,是苗族各部落居住的地方,大概也是比較偏僻荒涼的山區.然而到了周朝末年,屈原出生於這裏,《離騷》等名篇為後世的稱為“情韻”之祖.等到宋朝,周敦頤又在這裏出生,他寫作了《太極圖說》、《通書》,被後世的人成為“義理”之祖.兩位聖賢,都沒有師承前人,卻創作了宏文.向上可以和《詩經》、《周易》相比,向下百代才子,沒有人能夠超越他們的範圍.更何況後代的湖南人士,都受到他們的影響呢?這部文集收錄的,長於說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長於言情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四;然而駢體類的文章很有文采,不說文法而文法沒有亂.只是考據類的文章搜集的太少.前賢倡導的沒有被弘揚,後世羨慕的文章也不多.羅研生的學問,考證《說文》來探求文字的通達,註釋《禹貢》來明晰地區的標誌,本來也很明白考據學家的學說,然而文章只是崇尚體裁要點,不崇尚繁雜成為旁征博引,選取它的長處而不沈溺它的短處,這好像是君子慎重的選擇技藝的道理壹樣啊!知識點: 壹、文言常用實詞的特點 (壹)單音性——古代漢語中,單音節詞占絕對優勢.雙音詞主要是聯綿詞、疊音詞、象聲詞、偏義復詞以及外來詞,為數不多.復音詞語,分為復音詞和復音結構(兩個單音節詞連用)兩類; 附:復音實詞(壹個復音詞)、實詞性復音結構(兩個單音詞) (二)活用性——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壹個詞臨時改變了它的語法功能,具備了另壹類詞的語法特點,這種現象叫做詞類活用. (1)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的壹般活用 類型及規律例句譯法 名詞作狀語 用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做比喻,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 (2)使動用法、意動用法 活 用 的 類 型 例句譯法說明 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 動+賓=使+賓+動 有時也可譯成壹個動補式詞語.(三)多義性——文言實詞的多義性,是由詞的本義派生引申而來,引申義和本義有著或近或遠的意義聯系. (四) 近義性——現代漢語中有不太區分的概念,古代漢語中可能分得很細,形成壹系列近義詞,如關於\"看\"的動詞有20多個,除“看、見、睹、瞟、瞄”等詞外,更有很多表現神態和情感方面細微區別的詞(五)通假性——用語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這在今天看來類似於寫錯別字,但在古人是壹種習慣.(熟識《金太陽考案》165面的附錄“通假字”) 這些點所對應的內容就自己找吧,咱就幫到這兒了(*^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