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八十載,滄桑歲月新
“我必須不停頓地努力奮鬥,去克服困難,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張燦玾給自己書房起名“琴石書屋”,不難看出他興趣愛好之廣。
他少年時逢亂世,雖只是“六年小學加半部《論語》”的教育,但他善於鉆研,自學能力極強,寫詩填詞、撫琴弄笙、書法篆刻、吟唱賞石……凡此種種,皆自學而成。用他自己的話說,出於工作和學習的需要,培養和激發了他多種興趣與愛好,壹方面對文獻研究幫助很大,另壹方面生活更加豐富,盡管清貧,但精神愉悅。同時,這些興趣愛好讓他在工作壓力、病傷困擾下,更善於化解矛盾,克服困難,調節生活,保養形神,以享天年。
張燦玾從少年習讀《千家詩》到青年研讀《白香詞譜》,從中漸悟詩詞韻律,開始寫詩填詞,以抒情懷。他的作品題材不限,既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嘆,也有對中醫事業的赤誠之情。他常與中醫界的前輩們詩詞往來,作品受到同行好評,並被多家“詩集”采用。曾出版《醫余吟草》詩詞集。因其詩詞格律工整,立意高遠,張燦玾還被吸收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不僅會吟詩作詞,張燦玾還會吹拉彈唱。青年時期,他在本村劇團就已學會笙、管、笛、簫、嗩吶、二胡等民樂,還在友人指點下學會了西樂小提琴,晚年又習古琴。他的家中時常飄出悠揚的樂聲。此外,他還寫歌來歌頌岐黃大業,如“杏林習業歌”、“醫聖贊”、“杏林頌歌”、“杏林春”、“醫學經典贊”等,以示其對祖國醫學之熱愛。而張燦玾對國粹京劇也十分熱愛,常常與票友壹起唱念交流。
古人雲,字者,文人之門面。張燦玾曾無論備課、臨診或辦公,盡用毛筆,暇時或操管臨仿,或依案讀帖。他的書法自成壹家,蒼勁有力,渾然大氣。學習書法之余他研究篆刻,從中學到很多對於文獻研究有參考價值的知識。同時他也操刀治印,自言其誌。
張燦玾喜歡石頭,家中大小奇石百余件。他說,這些石頭極盡大自然之工力,鬼斧神鑿,渾然天成。或似物,或寓意,或出景,或寄情,不壹而足。他愛石,意在以石喻人,遣興抒懷也。所撰“石論”壹文,尤為愛石者青睞。
年過八旬的張燦玾自治壹印“窮莫墜青雲誌,老當懷騏驥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回首80多年歷程,他說,“我首先是壹個***產黨員,在政治上是黨培養了我,使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我只有讀過六年小學的文化水平,我必須不停頓地努力奮鬥,去克服困難,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我從事的是‘救死扶傷’的職業,這不是壹種生財致富之道;公私難以兼顧,忠孝不能兩全。”
“樂群敬業,醫文並茂,厚德懷仁,繼承發揚……杏林寶庫,永放光芒!”悠悠琴聲中,張燦玾抑揚頓挫吟唱顯得分外高亢……(記者 高新軍)
(註:文中小標題引自張燦玾詩作《八旬誕辰自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