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彜族的舞蹈有哪些

彜族的舞蹈有哪些

彜族舞蹈有五種類型,分為打歌、跳弦、羅作、跳三弦、披氈舞。

壹、打歌:

打歌包括“打跳”、“跳腳”、“左腳舞”、“跳歌”、“跌腿”、“跳月”(即“跳樂”)等圓圈舞,流行於雲南省西部與四川省涼山交界地區、雲南省西南部的彜族和相鄰的其他少數民族之中。

自娛性舞蹈《打歌》與漢族古代的《踏歌》極為近似。每當節日和喜慶之時,人們挽手圍圈,載歌載舞或隨樂而舞,舞蹈始終以下肢動作為主。

二、跳弦:

跳弦因舞者雙手持“煙盒”邊敲邊舞,故也被稱為《煙盒舞》。煙盒舞》流行於雲南省中部和南部紅河、石屏、建水等地彜族支系尼蘇人居住地區。舞蹈分為“正弦”和“雜弦”兩類。

“正弦”融雙人自娛性舞蹈與表演性舞蹈為壹體,主要傳統段子有《啞巴砍柴》、《鴿子度食》等,舞姿優美輕盈、活潑風趣。而“雜弦”則是在“正弦”的基礎上進壹步發展而來的,是壹種表現人物、具有故事情節的歌舞小品。

三、羅作:

羅作也稱“羅索”,是流行於雲南省紅河南岸彜族支系尼蘇人中的另壹種圓圈舞。曲調歡愉跳躍,節奏鮮明而強烈,伴之以快速擺手、錯步、踏腳等舞蹈動作,特別受到青年們的喜愛。

四、跳三弦:

跳三弦也稱大三弦、跳月,是雲南省中部地區彜族支系阿細人、撒尼人喜愛的自娛性舞蹈。在大、中、小三弦和高、中、低不同音色的竹笛伴奏下的《跳三弦》,是“火把節”不可缺少的舞蹈。

五、披氈舞:

披氈舞是四川省涼山地區彜族所特有的舞蹈形式。舞者以披氈為道具,通過雙臂的伸展、收攏、擺動與身體旋轉,來模仿鷹、熊的姿態。該舞現已成為彜族的代表性表演舞蹈。

  • 上一篇:弓箭的組成結構
  • 下一篇:如何傳承創造運用民族語言 有哪些方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