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徽州古城的徽州美食

徽州古城的徽州美食

古徽州山環水繞,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自古以來文風昌盛,文化遺存極為豐富。徽州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慣促成了徽菜的形成。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的同時,也能通過徽菜捕捉到山水與人文的融合的妙處。

“桃花流水鱖魚肥”,徽菜最經典的代表當屬臭鱖魚,又名腌鮮鱖魚。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道菜魚肉肉質肥嫩,鮮香入骨,“香”與“臭”的鮮明對比,是臭鱖魚的獨特所在。

在徽州轄內,眾多溪流在山巒中奔流不息,獨特的山水讓徽州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更為廣泛。但閉塞的交通讓食物的運輸變得困難重重,聰明的徽州人為了保鮮魚肉,將新鮮的鱖魚去掉魚鱗及內臟,切上幾刀後放入木桶中,再撒上鹽,層層碼放,最後在鱖魚上面壓上重物將鱖魚壓緊。

魚肉在路途中有輕微發酵,到了目的地,那魚的腮還是紅彤彤的,魚身泛著淺綠光華,鱗片完整、栩栩如生。聞上去有些許臭味,其實是乳酸菌發酵所生出的氣味,燒過之後卻有異樣的美味。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交通不再是障礙,但臭鱖魚作為徽菜的代表名菜依舊名揚海內。

經腌制後臭鱖魚的肉質變得更為緊實,形成“蒜瓣肉”的獨特質感,肉質近似上等黃魚。魚肉入口後,便能覺出其獨特的“腌鮮”味,還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壹旦吃上便會著魔似地壹口接壹口,根本停不下來。

腌鮮鱖魚先煎後燒,重手下醬油,香辣濃醇的紅燒醬汁和絕大多數徽菜壹樣,既提升了食物的美味,也非常適合下飯,上桌就是壹盤風景,鹹辣鮮甜,殺酒屠飯,快意至極。

中華千年的農耕文明,大豆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淮南是豆腐的故鄉,而徽人尤擅做豆腐。在徽州人的永無止境的探索下,豆腐變成了家家戶戶裏必不可少的菜肴。和湘菜的臭豆腐不同,徽菜中的毛豆腐是徽菜“輕度微腐”這壹特征的代表。

毛豆腐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細長的毛絨狀菌絲(植物蛋白),這是徽州的潮濕氣候給人們的靈感。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這種濃郁的風味,被徽州人稱作“家鄉的味道”。

經煎炸之後,表面的絨毛消失了,壹層金黃酥脆的皮包裹著腐乳壹般的半固體,又軟又綿,略帶苦味,蘸著醬料吃會很難吃出苦味,而口有余香,愛者愛之切。無論是在地道的徽菜館還是在屯溪老街的街頭,都能輕松地找到毛豆腐的身影。

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頭遇到走街串巷的貨郎,壹頭小爐子,壹頭挑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壹說到毛豆腐,就會激起濃濃的思鄉之情。

關於毛豆腐,還有這樣壹段傳說。相傳朱元璋朱元璋攻下般城後,又揮師北上,屯兵績溪。這壹帶百姓常以水豆腐搞勞將士,後來水豆腐送多了壹時吃不了,天熱,豆腐就長出了白色、褐色的絨毛,為防止浪費,朱元璋命廚子先油炸再用多種佐料燜燒,便產生了別具風味的毛豆腐。朱元璋登基後,曾以此菜招待他的徽籍謀士歙縣槐塘人朱升,此菜便又傳回了徽州。後經歷代作坊多次改進制作工藝,形成現今的特色徽菜。

壹品鍋最初發源於安徽省績溪縣,又有績溪壹品鍋之稱。有人說,壹品鍋的起源和粵菜中的盆菜有關,盆菜可能是壹品鍋的鼻祖,兩者都是壹盆菜裏薈萃數味珍饈,豐富的食材壹層層疊進大盤之中,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濃,但是這已無法考證。

梁實秋先生品嘗了“壹品鍋”之後,對此菜大加稱贊,曾撰文做了詳盡描述:“壹只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裏面還在滾沸,壹層雞、壹層鴨、壹層肉、壹層油豆腐,點綴著壹些蛋餃,緊底下是蘿蔔、青菜,味道好極”。

徽商壹年四季在外奔波,為了尋找回家的感覺,制作出特別的“壹品鍋”。精心挑選食材,層層圍疊起來,求的就是壹份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喜慶的日子裏,各家烹出各家的味道,鍋裏包含的是化不開的鄉情和歡喜。柴火之上,在有點老土的鐵鍋裏分層碼放著幹筍、雞肉、鴨肉、豬肉、油豆腐、蛋餃……打開鍋蓋,熱氣騰騰,香氣撲鼻。

說起壹品鍋,不得不提胡適先生。在胡適僑居美國期間,思鄉情深的他多次以家鄉風味之名“壹品鍋”招待客人,從而使其蜚聲國際,壹品鍋也因而冠上了胡適之名,叫做胡適壹品鍋。

當壹個冒著氤氳熱氣的鐵鍋被端上桌,香醇濃郁的湯汁尚且沸騰翻滾著,以多種食材構繪出的斑斕色彩有如錦繡徽州,填了肉餡的蛋餃和油豆腐鮮香多汁,襯底的五花肉如鹵肉般肥美酥糯,湯汁愈燜煮則愈濃厚,就著湯汁能連吃好幾碗米飯。

中和湯是地道的安徽祁門傳統名菜,清澈味香,鮮嫩不膩,稀稠適中,老少皆宜。祁門人每逢置辦酒席,都少不了中和湯,而且是上桌的第壹道菜。中和原叫作“中河”,是祁門縣流入鄱陽湖的壹條河,在祁門境內為閶江。

相傳南宋時期,祁門籍進士方嶽曾在鄱陽為官,閑暇之時常泛舟鄱陽湖,溯源至中河,掬壹捧家鄉的秀水,品茗吟詩於青山綠水間,多少能夠撫慰其不得誌的心境。方嶽嗜好豆腐,壹次在船上煮食豆腐時缺少佐料,見河中小蝦甚多,便撈壹些放在鍋裏與豆腐壹起煮,未曾想無心插柳柳成蔭,用小蝦煲出的豆腐湯更加鮮美無比。此後方嶽便特意去中河撈壹些蝦米作為常用佐料,以備煮豆腐使用,並將此菜命名為“中河湯”。

自方嶽將這碗“豆腐湯”傳入祁門後,祁門人加入當地山珍食材,融入山民飲食偏好,又有壹些文人騷客植入徽州和合文化元素,改“河”為“和”,“中和湯”便成為徽菜湯羹的代表。經改良後的中和湯,湯清味鮮,油而不膩,在寒冬臘月裏,飯前喝上壹小碗,開胃驅寒,全身通泰,已成祁門壹帶婚嫁喜宴,闔家歡聚的特色菜肴。

徽菜的代表菜極多,遠不止上述四種,還有諸如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貍、黃山燉鴿、清蒸石雞、問政山筍、徽州圓子、刀板香、李鴻章大雜燴、曹操雞、石頭粿等傳統佳肴。土生土長的食材,獨特富有想象力的加工、烹制,造就了徽菜。

徽菜,看似粗樸厚重的菜品下,蘊含著至柔至精細的道理。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善用火候,火功獨到;嫻於燒燉,濃淡相宜;註重天然,以食養身……每壹景、每壹菜,都飽含對生活的熱愛和期待。既使人大飽口福,又是徽州風情文化的結晶。

  • 上一篇:如何從中醫學和全科醫學的哲學基礎的相關性來理解中西醫全科醫學
  • 下一篇:怎麽學習木工雕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