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據下馮塘、新州等地出土石器證實,舊石器時代,本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 春秋,屬吳。 戰國,初屬越,後屬楚。 秦置歙縣,先屬會稽郡,後屬鄣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屬楚國;六年,屬荊國;十二年,屬吳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屬江都國。元狩二年(前121),鄣郡改為丹陽郡,本縣仍屬之。建安十三年(208)孫權遣賀齊取黟、歙,並置新都郡。 三國,屬吳新都郡。 晉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為新安郡,本縣仍屬之。梁承聖二年(553),劃出新安郡所轄歙、黟、海寧三縣,置新寧郡。陳天嘉三年(562),撤銷新寧郡,仍屬新安郡。 隋開皇九年(589),井入海寧縣(今休寧、屯溪);十壹年,復置歙縣並置歙州以轄。大業三年(607),改歙州為新安郡。義寧(617—618)中,汪華遷郡治於本縣烏聊山。直至清末,郡、州、路、府治壹直未變。 唐武德四年(621),復改新安郡為歙州;天寶元年(742),歙州又改為新安郡;乾龍元年(758),新安郡仍改為歙州,本縣隸屬不變。 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稱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稱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改稱興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興安府為徽州府,直至清末。本縣隸屬壹直未變。 民國元年(1912),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3年6月,屬蕪湖道;17年8月,廢道, 直屬安徽省;21年10月,屬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區;29年3月,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戰勝利後,皖南行署撤銷,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28日,本縣解放,屬皖南區人民行政公署;同年5月13日,屬徽州專區;1956年3月,屬蕪湖專區;1961年4月,屬徽州專區;1974年以來,屬徽州地區。
境域變遷
秦漢時,本縣境域包括今浙訌淳安、遂安、安徽休寧、屯溪、績溪、黃山風景區,以 及江西婺源壹部分。 漢建安十三年(208),吳取黟、歙,分歙東鄉地置始新縣<今淳安),分歙南鄉地置 新定(今遂安)縣,分歙西鄉地置休陽(今休寧)縣、黎陽縣(今屯溪)。 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華陽鎮地置良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本縣並入海寧縣;十壹年復置,以相湖嶺與海寧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罷良安縣,其地仍屬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蔣寶起兵響應睦州清溪陳碩真農民起義,事平後,分歙東竦口地置址(音蕩)野縣;大歷元年(766), 分歙西、休東八鄉地置歸德縣,並分歙縣華陽鎮地置績溪縣。大歷五年(770),廢址野縣,其地復屬歙縣,並廢歸德縣,其地歸屬休寧。此後直至清末,境域基本穩定,據民國《歙縣誌》所載為:東至昱嶺關浙江昌化縣界六十公裏,西至長充鋪(今槐源)休寧縣界十八點五公裏,南至街口浙江淳安縣界五十公裏,北至箬嶺關太平縣界四十公裏,西北至湯嶺(關)太平縣界六十公裏,東北至界牌嶺績溪縣界十七點五公裏,西南至危峰 嶺(危峰關)浙江遂安縣界四十五公裏,至相湖嶺休寧縣界十五公裏。 建國後,1949年10月,本縣璜尖鄉劃屬休寧縣。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劃屬 本縣;本縣上源、茶源鄉劃屬績溪縣,黃口村劃屬屯溪市,旃田、呈田劃屬休寧縣。1955 年12月,坦頭、大源兩鄉劃屬績溪縣。1956年元月,本縣溪頭鄉的溪東、洪塘、汪村,竦口鄉的江村環村劃屬績溪縣;同年4月,本縣金坑鄉劃屬績溪縣;11月,休寧縣白際鄉的結竹營劃屬本縣,本縣旃田鄉的湖駕劃屬休寧。1964年3月,休寧縣柿樹嶺生產隊劃屬本縣。1973年3月,本縣草市大隊劃屬屯溪屯光公社。1984年元月,本縣黃山鄉(含黃山風景區)***154平方公裏範圍,劃屬縣級黃山市(原太平縣)。1988年1月歙縣篁墩鄉劃屬屯溪區;並劃出歙縣洽舍區所屬富溪、楊村、洽舍所,巖寺區所屬巖寺鎮、羅田、呈坎、潛口鄉和鄭村鄉瑤村,成立黃山市徽州區。
歙縣
歙縣位於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歙縣古城由府城、縣城兩部分壁聯而成。府城始建於隋朝末年(公元617年前後),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擴建成後來的規模。南宋末方臘起義和元末農民戰爭後,都經過大修。現存城墻約1500米,以及西門月城。東、南兩譙樓、應公井、蛤蟆井、打箍井等宋以前古跡。大北街、鬥山街、中山巷等街巷則基本保持著明、清風貌。縣城在府城東側,城墻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倭寇犯境之後。城墻沿山脊構築,現存殘跡,惟新安門、問政門較完好。古跡有古紫陽書院、文廟等。府城和縣城內現存明清牌坊16座。地處黃山腳下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歙縣,自隋以後的1300多年間壹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後徽商的發展更帶來文化繁榮。新安畫派獨樹壹幟,新安醫學拔萃醫林,徽派藝術技藝精湛,徽派建築納徽四雕於壹體,在古建藝苑中占重要壹席,文房四寶中有“兩寶”:徽墨和歙硯出自歙縣,還有徽菜、徽劇、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盆景……都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徽州文化的古老而又鮮活的課題,“徽州學”已成為與“敦煌學”、“藏學”比肩並立的三大地方學之壹。如今的古徽州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村鎮,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歷史古老的歙縣在秦代就有縣的建置,後來又是新安郡和歙州的州治所在,自北宋歙州改稱徽州後,歙縣又壹直是徽州的府治所在,是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徽州盆地的河流匯集於此,由新安江流入浙江。明清時期威震長江中下遊的徽州商幫,大多從這裏出發,徽商獲得的大量財富,也多從這裏匯入徽州六縣,在青山綠水間營造起壹個個聚族而居的龐大村落,留下這壹片片堆金砌銀的徽派建築。徽州地區山多林密,海拔高度與相對高差都比較大,山間谷地和盆地較少,而且都很窄小,土質貧瘠,多雲霧,少日照,有利於林木生長,卻不適宜於糧食種植。從12世紀以後,人口開始大幅度上升,給徽州人的生存帶來很大困難,力耕所出,不足以供,逼使徽州人離開土地四處謀生,食利天下,操賈經商,逐漸形成了徽州人經商的傳統。 道光年間,清政府廢除了兩淮地區賣鹽的特許權利,這種上制度的改革促成了徽商的衰落。而緊接著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對徽商的打擊也非常大。在鹽業和典當業受到沈重打擊後,徽商靠著經營徽茶的堅實基礎支撐過壹段殘局。然而,徽州商幫畢竟是以宗法的鄉族關系為紐帶而結成的商業群體,其資本又主要是在流通領域中憑借官僚政治權利積累起來的,當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時,它也就不可避免地隨著宗法官僚制度的衰落而趨於解體。現在的歙縣保留了當時興盛的遺跡和古樸的民風,為我們展現了曾經遠去的繁華留下的痕跡。文化 歙縣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於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來,這裏更是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成了“東南鄒魯”、“禮義之邦”。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和風格。新安理學:中國思想史上起重大影響的學派,其奠基人是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們的祖籍均在徽州(今黃山市屯溪區篁墩)。新安理學重視對理欲、心物、義利、道德、天人及其關系的邏輯論證,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維,培養了深厚的理性主義傳統。新安畫派:新安繪畫源遠流長。其代表人都是出生於黃山腳下處於改朝換代之際的遺民畫家,他們深懷蒼涼孤傲之情,主張師法自然,寄情山水,繪畫風格趨於枯淡、幽冷,體現出超塵撥俗和凜若冰霜的氣質。“新安畫派”的領袖是江韜,現代後繼者中名聲最大的首推黃賓虹大師。徽派版畫:明代中葉興起於徽州的壹個版畫流派,是徽籍畫家和刻工通力合作的藝術結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麗精工,典雅靜穆,抒情氣息濃厚。徽派建築: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壹大建築流派。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徽派園林和宅居建築亦同步發展起來並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鎮紮根落戶。徽派建築的工藝特征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 特色素有“牌坊之鄉”美稱的歙縣,明清時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縣各地,***建有250多座。如今這些古牌坊成了立體的史書,每個石坊都有壹個自己的故事,向遊客們講述了曾經在這裏生活的人民的喜怒哀樂,讓大家了解這個古鎮的文化和歷史。在這些牌坊中,比較成規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等。節日歙縣枇杷節 每年5月下旬歙縣是我國四大枇杷產區之壹。主要產地在新安江的漳潭、綿潭、瀹潭三個相鄰大潭的兩岸群山上。三潭枇杷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個大味美,堪稱上品,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間三潭枇杷”之譽。地處黃山腳下的歙縣,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山城,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生存繁衍。秦置翕縣,隋即歙州,北宋宣和三年改稱徽州,元、明、清三朝沿用。隋以後壹千三百多年均為郡州府治,為黃山、新安間的首邑。遠在唐代歙縣即文風昌盛,宋以後徽商的發展更帶來文化繁榮。新安畫派獨樹壹帖,新安醫學拔萃醫林,徽派藝術技藝精湛,徽派建築納徽四雕於壹體,在古建藝苑中占重要壹席,還有徽菜、徽戲、徽派盆景、文房四寶等,都閃耀古歙文化的燦爛光芒。
這裏歷史以才入仕稱甲江南,名儒顯臣輩出,各類英傑稱雄,僅明清兩代就有542人中進士,1531人中舉人,畫家、文學家、劇作家、理財家、教育家、音樂家、經學大師、能工巧匠,以及數學、物理、化學等諸方面都有英才垂名史冊。
境內山水翕聚,風光秀麗。黃山、清涼峰分峙西北和東北,互為犄角;練江、新安江及眾多支流脈連全境,哺育著2千多平方公裏內的50多萬人民。古徽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村鎮,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域中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勤勞的人民在富饒的土地上創造出豐盛名優特產。茶葉不僅以壹萬多噸的年產量位居全國產茶縣之首,而且有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極品名茶列為國家珍貴禮品,還有三潭楷杷、三口密桔、金絲琥珀密棗、徽州雪梨、問政山筍、金竹貢菊、窨茶三花等,也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爭創壹流,開拓前進,壹向是歙縣人民的傳統精神,因而解放後各項事業都有發展;十年改革開放的洪流,更是刷新民這裏的風貌。工業、農業、旅遊業、科學文化教育事業和城鎮建設,都以嶄新的容姿,讓這塊古老的土地披上現代的彩裝。
這裏的交通也已四通八達。陸上有皖贛鐵路和杭徽、蕪屯公路,水上有千島湖、新安江航道,空中有黃山輻射全國的航線,水、陸、空都可歡迎四方賓客的到來。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美麗富饒的歙縣,是會讓妳著迷的 位置: 位於黃山市東南部,與浙江省臨安市、淳安千島湖接壤,歙縣是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
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可
面積:總面積9807平方公裏
行政區劃:歙縣是黃山市下屬的壹個縣,縣人民政府駐地徽城鎮,距離黃山市區(屯溪)27公裏,距黃山風景區(湯口)67公裏。
景觀:鬥山街,系文化歷史名城壹級保護區,因側靠鬥山得名。全長500米左右,多為清代徽商、仕宦的深宅大院。街道南北延伸,房屋座北朝南,臨街都是側面山墻,墻上馬頭高低錯落,加上門罩和石板路面,具有徽派街巷獨特的幽雅風貌。巷內著名的建築有:葉氏貞節門,建於明初,表彰壹位尊老愛幼的女性;楊家大院,建於清中期,為官宦宅第;許家廳,建於清初,屬私塾建築;黃氏孝烈門坊,建於清初,表彰壹位為未婚夫殉節的姑娘;汪中怡宅,建於清末,五開間,有精制的隔屏、窗欄;潘婉香宅,建於民國初年,三進串聯,布局上形象地體現了“三世同堂”的觀念;王世傑宅,建於民國前期,有小院、敞廊、花榭,呈現書香門第氣派;蛤蟆井,建於唐代,是在巖石中鑿出的深井,水質異常清冽。
方士載宅(徽州明清建築歷史陳列館),位於許國石坊南側,為大學士許國的閣老府的壹部分,所以又名“許國相府”。建於明萬歷初。閣老府為壹大建築群,門外有石獅、牌坊,內有大廳、花園、藏書樓等。此為書房。它的木架制作是典型的明代樣式:樓下較矮,房間臨天井開窗,方格窗扇,裝有帶望柱、凈瓶荷葉的窗欄;樓上較高敞,柱端、梁頭都雕有生動的卷雲、奔浪,脊桁下的墊木雕成花帶。椽上鋪望磚,再蓋瓦。臨天井通間用方格窗扇。因為明朝人把樓上當作主要生活場所,所以註重樓上的裝飾。經過專家考證、介紹,該宅已聞名國內外。觀博物館將它用作“徽州明清建築歷史陳列館”,陳列明、清兩代徽派建築上的磚、木、石雕構件,其中的八仙斜撐木雕,刀法細膩、人物逼真,為世所罕見。這些雕刻構件是研究中國明、清建築歷史和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矗立於古城中心,跨街而立。建於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當時歙縣人許國(1527—1596)官居次輔(相當於副宰相),又是皇帝的顧問和太子的老師,勞苦功高,皇帝恩準立坊顯榮。徽商、地方官吏也大力支助,所以建造得巍峨壯觀,雕飾得極為華麗。八個柱子用梁枋相聯,上部沖天柱略小,下面用12只大獅,就使結構安穩固實。柱子和橫仿細刻團花錦紋和祥雲仙鶴,以突出月梁上的主題圖案。這些圖案乃是當時的社會意識和許國的功名成就的寫照。如南面的龍表示對王權的尊重,西面的飛鯉表示許國是科班出身,“三報(豹)喜(鵲)”表示許國連升三級等。坊上的大字,是大書畫家董其昌寫的,其中“上臺元老”表示許國在嘉靖、隆慶、萬歷三朝為官,並用天上的“上臺星”比喻許國地位的顯赫。這座牌坊從建築結構、裝飾藝術和石雕工藝等方面看,都堪稱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譙樓,位於許國石坊西側,又名陽和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樓高三層,大梁架於高臺上,下為門闕,街道從中穿過。高約13米,寬11米余,深11.5米。建樓的起因,是出於壹種風水觀念。在這之前,城內經常鬧火災。紹興二年,壹次大火燒掉大半個州城,連州衙都化為灰燼。風水先生究其原因,壹說是衙門擺錯了方向,於是封掉原先的大門南譙樓,另建這東譙樓,並把南譙樓上的報時設備移到這東譙樓內。壹直到明朝弘治年間,相繼來了兩位不信“謬說”的知府,壹位叫彭澤,壹位叫何欲,才又把南譙樓下的大門打開,封掉這東譙樓下的門道。但作為古建築,卻保留了下來。現在這樣式,是清朝同治末年大修時留下的.
交通信息
民航: 黃山機場位於屯溪區隆阜,距市中心僅7公裏,為國家壹類航空口岸,能起降波音737和MD90型等中型客機,配備有全套通訊系統和全天候指揮設備。由機場前往市區可乘坐民航班車(5元)或坐出租車(15元) 。市內民航售票處設在屯溪區華山路,近基督教堂和黃山國際大酒店。現開通有至北京、廣州、上海、合肥、天津、海口、深圳、福州、杭州、武漢、西安、桂林、昆明、廈門、珠海、香港、澳門等城市的航線。
咨詢電話:0559-2934111,2934144
鐵路 上海7:43乘K818次列車,18:37抵達歙縣,硬座52元。
南京13:17乘2239次列車,20:02抵達歙縣;22:17乘2239次列車,次日6:03抵達歙縣,硬座26元,硬臥65元。
北京9:03乘K45次空調列車,次日5:40抵達黃山(屯溪),再轉汽車前往歙縣。
歙縣回上海的K820次列車,8:23開,14:38經停南京(硬座30元),19:16抵達上海;2184次列車22:48開,次日6:17經停南京,11:36抵達上海(硬臥97元)。
公路 歙縣距黃山市(屯溪)27公裏,流水發車,末班車17:00,40分鐘車程,票價 4元。
歙縣到黃山風景區(湯口)75公裏,每天6:30、7:30、13:00有直達車,3個小時車程,如錯過這些班次可到屯溪中轉。
歙縣到杭州每天6:30--16:30有十多班車往返,5小時車程,票價45元。
歙縣到南京每天12:40發車,18:00抵達。
歙縣到上海每天7:00、7:30(到浦東)有臥鋪車直達,10小時車程,票價65元。16:00還有壹班過路車發往上海,次日淩晨2時抵達。 輪船 千島湖淳航客運碼頭(新安大街泗渡洲路口)與安徽深渡(黃山市)之間每天有2班客輪對開,千島湖6:00、11:40開,深渡7:40、11:40開,航程5小時,票價12元。從深渡到歙縣26公裏,每小時對開壹班中巴,末班車17:00,車程45分鐘,票價5元。
註意事項
美食 歙縣的飲食都屬於徽州菜系。徽菜,為全國八大菜系之壹,發祥於南宋,起源於歙縣,以烹制山珍野味而顯其特色。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溜,講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潤腸胃和肌膚;重色,以增強審美效果,達到“色、香、味”統壹的效果。 到歙縣,壹定要嘗嘗當地的農家飯,如:石雞、桂魚、毛豆腐、芙蓉糕等。其中,毛豆腐是歙縣特有的風味小吃,它鮮而不膩,芳香爽口。品嘗毛豆腐,就要講究壹個環境和情趣,當妳壹面品嘗,壹面與朋友山海經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吟頌壹首“日啖小吃毛豆腐,不辭長作徽州人”呢?
特產 歙硯(因為其原產地為歙縣府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