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和呼吸,對生命是極其寶貴的,壹旦停止,45秒後瞳孔就會散大,4-6分鐘後腦細胞發生不可逆損害,10分鐘後腦組織基本死亡,生命也隨之消逝……在這關鍵的“黃金4~6分鐘”裏,心肺復蘇術(CPR)是挽救生命最重要的手段:
在心臟和呼吸驟停後,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來進行急救,使心、腦及全身重要器官獲得最低限度的緊急供氧,為治療贏得時間。
傳統的心肺復蘇術是按壓患者胸部正中心臟位置:
可是,妳知道嗎?
胸部按壓心肺復蘇術自從1960年問世以來,拯救過無數生命,但是它也給病人的後期康復帶來了很多麻煩!
按壓頻率每分鐘要達到100次,每次按壓力度要達到45~55公斤,每次按壓胸廓的深度要達到5cm,這也導致了患者的胸肋骨往往不堪重負,按著按著就骨折了……
醫學界曾對1890余名胸部按壓心肺復蘇術後死亡的患者進行了解剖,結果無壹例外,他們的胸肋骨都有不同程度的骨折。
胸肋骨骨折,如果繼續進行按壓,容易造成患者血氣胸等進壹步的傷害。
困擾了醫務人員數十年的這個難題,如今終於有了解決方法!
8月19日,在成都舉辦的全國首屆西部急危重癥聯盟論壇上,
來自我國危急重癥領域的頂尖專家、中國武警總醫院急救醫學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帶來了他潛心研究多年、如今已在臨床成功應用並轉化成果的
腹部提壓心肺復蘇術
心肺復蘇不再單壹按壓胸部,而加上了提壓腹部,二者互相配合,揚長避短,可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啦!
王立祥教授介紹,傳統的心肺復蘇法有很多局限:
壹方面 ?胸外按壓不但有造成肋骨骨折的風險,而且對於本來就有胸部外傷的心臟驟停患者,還可能加重骨折、導致骨折斷端傷及肺臟與胸膜。最重要的是,讓心肺復蘇大打折扣。
另壹方面 ?傳統心肺復蘇法中,血液循環和呼吸不能兼顧,壹般是胸外按壓30次後停止,再給予2次人工呼吸,這種按壓的中斷使患者在進行人工呼吸時就失去了血液循環支持。
改成按壓腹部,就是為了避免出現按壓胸部所造成的以上缺陷。
腹部提壓心肺復蘇術是在器械的幫助下,通過反復改變腹腔內壓來建立血液循環和呼吸,避開了胸肋骨,而且可以持續不斷進行,不影響建立呼吸通氣。
建立血液循環
為什麽提壓腹部,也能達到按壓胸部壹樣的促進血壓循環的效果呢?
王立祥教授介紹,人體有1/4的血液量集中在腹腔內,提壓腹部可以對腹主動脈造成壓力,產生“反搏”,增加冠狀動脈內血壓流,達到和直接按壓心臟相似的效果。
反搏
通過機械的方式,使主動脈內收縮期血壓降低和舒張期血壓增高,以達到輔助心臟做功,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心、腦、腎等器官的血流灌註的壹種輔助循環方法。
建立呼吸循環
按壓腹部,又為什麽能讓患者呼吸呢?
王立祥教授介紹,肺和腹腔之間有壹層膈肌,隨著腹腔內壓力的增大和減小,膈肌也會帶動胸腔的擴張和縮小,讓空氣進出肺部,達到被動呼吸的效果。
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王立祥教授和多名專家壹道,起草出《腹部提壓心肺復蘇專家***識》,將起“腹”心動的方法推廣到全國,實現了心與肺復蘇並舉的科學理念。
又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和完善,王立祥教授完成了對世界首臺腹部提壓心肺復蘇儀的產品轉化。
這臺儀器,是咱們中國人的首創,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完全國產!
“有了儀器的幫助,就能夠真正實現胸部按壓心肺復蘇和腹部提壓心肺復蘇的互相配合,更好地拯救生命,”王立祥教授說。
“我們曾搶救過壹位86歲的老人,當時用胸部按壓了沒幾下,老人的胸肋骨就斷了。我們立即改用腹部提壓,搶救了十多分鐘,最後把老人救過來了。後來老人康復出院,還提著水果籃自己走進醫院,來對我們醫務人員表達感謝。
“當時就覺得,對這個方法、這個產品,真的是很自豪的。”
王立祥教授說,中國已經步入老年化社會,在對老年人的搶救中,胸外按壓更受局限。
腹部提壓能更好地挽救老年人,希望這個方法能更好地推廣出去,對“健康中國”意義深遠。
新技術真的值得推廣,讓大家都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