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四周種植榆樹,每年春末,榆錢紛落蝠池。“福”和“財”***佑主人吉祥富貴。瓦當,是屋頂瓦片自上而下排列至屋檐最端頭的建築構件,也是裝飾構件,便於防水和保護屋檐。隨著我國先人對美和藝術的追求,瓦當也逐漸突出它的裝飾作用。
加之人們對美好生活和幸福的祈盼,古建築中常常會在瓦當上刻壹個“福”字,或繪制象征福氣的圖紋,有時也采用暗八仙或蝙蝠的圖案,總之是起到祈福的寓意。瓦當刻上福字有“福字當頭”之說,又因為瓦當是防護擋雨的構件,雨水代表財富,所以有福從天降、財源滾滾的美好寓意。照壁,是我國古代傳統建築中特有的建築樣式,最晚在西周時期已經出現,明朝時期特別流行,古人也稱之為“蕭墻”。
照壁為中國漢族傳統民居建築形式四合院必有的壹種處理手段。風水講究擋風聚氣,又通暢不滯,而且風不能直沖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避免氣沖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門前面置壹堵墻,故形成照壁這種建築形式。因照壁的產生受到我國風水意識的影響,所以上面經常刻有象征美好寓意、富貴吉祥的圖飾或文字,而“福”字則是最常用的壹種,以此來滿足人們祈福求吉的心理。照壁可位於大門內,也可位於大門外,前者稱為內照壁,後者稱為外照壁。
形狀有壹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磚砌成,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照壁墻的中央還鑲嵌有“福”“壽”字的磚匾或者是帶有吉祥意味的磚雕。照壁上的福字往往都是正對著大門,有開門見福、福臨門之美好寓意。窗,本作“囪”。古人在建築中置窗,主要是為了“通”的功能,即通風和采光,也可使室內和室外空氣合理地交流與互換。與西方建築相比,我國古建築的窗戶樣式和圖案要豐富得多,窗戶上的裝飾往往寄托了房屋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我國古建築中往往出現“福”字圖樣的窗戶,或者用“蝙蝠”等圖案以表達對幸福的追求。蝠池是在古建中的壹種巧妙運用,因該池形似展翅飛翔的蝙蝠而得名,是恭王府具有祈福寓意的重要景點
。在蝠池的四周圍種著很多榆樹,每到春末,榆樹結出的榆錢紛紛落入蝠池中,金黃壹片,故蝠池也有著“聚寶盆”的別稱。蝠池借“福”和“財”的諧音,寓意主人的吉祥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