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戲劇中戴面具的那種是什麽角色

戲劇中戴面具的那種是什麽角色

京劇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

術語叫做“臉子“。是壹種誇張面部形貌的化裝手段。我國古代歌舞,面具的應用是非常普遍的。元雜劇和明清兩代的戲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後來大都改為勾臉。從前演劇,每逢年節或喜慶堂會,多跳加官,跳魁星,跳財神。加官、魁星、財神都要戴面具。

按照從前戲班的規矩,加官由生、末兩行扮演;魁星和財神由凈、醜兩行扮演。扮演神話戲,像《鬧天宮》的雷神,戴雷公臉;《收大鵬》的十八羅漢,戴各種不同面貌的羅漢臉;《花果山》《百草山》的土地,戴土地臉;《紅梅閣》的李慧娘魂(救裴生出險壹場)戴女鬼臉;《盜仙草》的南極仙翁戴壽星臉。

擴展資料:

戲劇中面具的作用:

除表示性格外,還可暗示角色的各種情況,如項羽的雙眼畫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劇性結局,包公皺眉暗示他苦思操心,孫悟空猴形臉暗示他本是猴子。另壹作用是"距離化",拉開戲與觀眾的心理距離。臉上的圖畫使觀眾分辨不清演員的本來面目,並且與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相貌很不壹樣,像帶著假面具。

這使得觀眾不容易"入戲",避免產生幻覺,而是專心於審美和欣賞。另外,"大花臉"與"俊扮"同時上場,形成鮮明對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凈醜的怪誕之容。同時,臉譜的濃重、鮮明的油彩和多樣的圖案,再配上凈行"吼叫式"的粗獷聲腔,形成強烈藝術刺激,對觀眾起到興奮、宣泄和震動作用。

百度百科-臉譜

  • 上一篇:惠州凱賓斯基酒店的簡介
  • 下一篇:誰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